吃盐不利于健康——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这个常识。
2019 年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一项报告给出了最新的研究证据:对中国人来说,高盐在增加死亡风险的饮食因素中,排到了第一名。
其实,2016年的一项研究就发现,中等钠摄入量(相当于每天 3~5 克盐),同时摄入钾的数量充足的人,其心血管疾病发作和死亡的风险是最低的。 虽然有人说摄入太少的盐不利于健康,但那是说每天 3 克以下才会有的风险。只要正常吃咸味食物,即便咸味淡一些,每天供应相当于3克盐的钠都是绰绰有余的。除非大量出汗,才需要额外增加盐的供应量。 但是,仔细看看超市里那些产品,无论是咸味调味品,佐餐调味酱,还是熟肉熟鸡豆制品等,就会发现一个事实——它们真的太咸太高钠啦!要买这些食品,怎么才能少吃盐呢?本文就给大家提出六项可行建议。 1 掌握必备技能:看懂产品含盐量 按我国食品标签法规,预包装产品包装的「营养成分表」中必须列出钠含量。 含钠量怎么换算成盐的含量?这是中学化学题哦。 盐是氯化钠,它的分子量是 58.5,其中钠原子量是 23。58.5÷23=2.54。所以很简单,乘上2.54,再除以 1000 就好了。 比如说,某个熟肉产品标注: 100克食品中的钠含量是800毫克, 那么该产品100克中的盐含量就是: 800×2.54 = 2032毫克 = 2.032克。也就是2%。 这个数据尽管比我家菜肴的含盐量高出不少(我做菜通常只加 0.5%~0.8 %的盐),但在市售肉制品中还算是合理水平。遗憾的是,很多产品中的钠含量超过 1200mg/100g。 其实不需要那么麻烦地做计算,直接比较同类产品的钠含量就行了。哪个比较少,就买哪个,非常简单。比如说,看熟肉制品含钠量有600的,800的,1000的,在其他方面差不多的情况下,就优先买 600 的。 2 酱油之类调味品,不妨挑氨基酸态氮高,含钠又少的买 只要是有咸味的调味品,无论酱油、蚝油、海鲜汁、豉油汁、鲍鱼汁、调味酱等,其中的钠含量都是相当可观的。 这里给大家列几个我和一位朋友在 2018 年从超市产品标签上抄来的酱油含钠量数据:(单位:100 克中含量) 我们抄了几百个调味品数据,为了保证公平,这里列出的是其中卖价较贵的产品或主打产品,以及声称少盐的产品,并非低档货。很多产品标注的是 15 毫升或 10 毫升的含钠量,这里一律换算成 100 毫升中的钠含量进行比较。 老才臣酿造酱油老抽王:9960毫克 厨邦特级鲜味生抽:7887毫克 加加儿童酱油:7373毫克 B.B.寿司酱油:7280毫克 李锦记精选生抽:7020毫克 海天味极鲜特级酱油:6367毫克 东古特级海鲜酱油:6300毫克 千禾有机酱油(有机1.2):5973毫克 六月鲜特级原汁酱油:5900毫克 鲁花自然鲜酱香酱油:5100毫克 李锦记薄盐生抽:4810毫克 从中可以看到,酱油产品的钠含量差异较大,能差出一倍来。 然而,据我们几年前做过的访谈调查,消费者在放酱油烹调的时候,放多放少通常是按照自己的习惯,而不会因为产品的含钠量不同,就刻意调整添加量。所以,如果酱油的含钠量高,菜里的盐自然也就多了...... 当然,酱油和盐不一样,它还必须提供鲜美味道和酱油的香气。香气一开盖就能闻到, 鲜味可以用「氨基酸态氮」这个指标评价。这个指标越高,则酱油等级越高,鲜味越浓。>0.8% 的比较好,如果达到 1.20% 自然更好。 所以,最优的选择,是买那些氨基酸态氮又高,钠含量又低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咸味轻,鲜香味重,烹调的时候能达到既控盐又美味的效果。 3 加酱油、蚝油之类调味品之前,先往里面加一点水 也许看了上面这些数据,你会很郁闷地说: 可是我家门口的店里,并没有那些减盐的产品啊!我家已经买了那种钠含量高的酱油怎么办呢?我嫌那些含钠量较低的产品价格贵怎么办呢? 但是,即便你买的是高盐产品,也没关系。不妨把酱油倒出来一天用的量,然后往里面加水。放心,就算加一倍水稀释,室温存放一天也没问题。 比如说,买了 8000 毫克钠/100 毫升的酱油,就加入一倍的水,把它稀释一半,然后再按正常量加酱油,钠不就少了吗? 可能你还会说:加了一倍的水再用,鲜香味道不就淡了吗?这个倒也不是很难解决, 只需在炝锅的时候多加点葱姜蒜调料,就能弥补味道的损失。 如果拌凉菜的话,可以加一些花椒粉、胡椒粉、五香粉之类浓味调料,味道也一样不会寡淡,不全靠酱油里面的香味了。 其实,很多菜真的不需要那么咸才好吃。如果太依赖盐和酱油的咸味,大概率是三个原因: (1) 舌头的味觉敏感性下降; (2) 原料不够新鲜优质,或烹调技艺太差,没有充分凸显出原料本身的鲜香; (3) 没有好好开发其他多品种调味品的味道。 加水稀释之后,不仅菜变得咸度合理了,酱油的用量也减了一半,合算。 4 咸味和鲜味调味品,不要重复放,可以互相替代 用来增加鲜味的调味品,以及各种汤料,实际上也都是含钠大户,和盐、酱油有得一拼。我们随便给几个数据(按 100 克产品中的含钠量来比较): 中盐无碘天然湖盐:39298毫克 太太乐鸡精调味料:20000毫克 蔬之鲜调味料:19000毫克 家乐鸡粉调味料:16000毫克 太太乐鲜贝露调味汁:10000毫克 家乐浓汤宝(浓汤汤底调味料)猪骨浓汤口味:7520毫克 李锦记蒸鱼豉油:6160毫克 厨邦蚝油:5080毫克 凤球唛鲍鱼汁调味料:4887毫克 所以,加了各种增鲜调料,就可以少加或不加盐和酱油等咸味调料了。 比如说,加了鲍鱼调味汁,就可以不放盐了;加了鸡精,就可以只放一半甚至更少的盐了。因为有了鲜味,哪怕鲜味略淡一点,也会觉得好吃。 5 各种汤料、底料等,都要加大稀释倍数 超市调查发现,各种火锅底料的钠含量在 4000~12000 毫克之间,火锅蘸料则在 1600~3000 毫克之间,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 它们建议的稀释倍数,都是按照「口最重」的人设计的。所以,如果您打算适度控盐的话,那么各种汤底调料,速冲汤料,包括方便面调料,都要加大稀释倍数来用。 比如说,一包汤料产品,食用说明中建议用来冲 200 毫升的汤,那么您最好用半包冲 200 毫升的汤,否则咸味就太浓了,含钠量就太高了。 按我本人口味,三分之一包冲汤才是最合适的。因为它的设计浓度是 0.8%~1.0% 的盐,而我觉得 0.2%~0.3% 最为合适。 6 很咸的食品,可以用来作为咸味调料食用 很多食品的钠含量都太高,直接食用非常不健康。但是,这也不意味着就完全不能吃。 比如说,加工肉类熟食普遍含钠量太高,各种仿肉豆制品也比较咸,但它们的蛋白质还是比较丰富的,各位微量元素也很多。考虑到夏天大家不爱做饭,买点熟食吃起来方便,完全可以用它配合不加调料的原味蔬菜吃。 比如说,把烧鸡肉切碎了,用来拌生菜沙拉;用比较咸的盐水鸭放在水里,先煮一会儿,把油和盐煮出来,然后用来煮大白菜;用咸味的「素鸡」来煮「水油焖」小白菜,等等。 总之,太咸的东西用来替代盐就好了。毕竟我们所需要控制的是一天当中的钠摄入量,而不在于具体哪个食品。用这些很咸的食品,配上完全不加盐的食品,以及没有咸味的主食,不加盐食用的水果,综合效果也就扯平了。 有这六个大招,对付市场上那些高盐高钠食品就没问题了。 正好夏天到了,出汗较多,只需合理控盐,正好能让身体里多余的钠往外排一排,既能帮助控制血压,又能帮助控制体重。但是,毕竟钠是人体必需元素,少吃点就好,完全不吃咸味也不行哦!
来源: 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