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消防安全教育故事,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泛的,非曲突徙薪莫属了。

东汉著名哲学家、史学家桓谭

早在战国时期,曲突徙薪的故事就开始流传。东汉著名哲学家、史学家桓谭在《新论》二十九篇中,记录了这个故事。

东汉时著名史学家班固,在编著《前汉书·霍光传》时,又引用了这个故事,并做了更具体的描述。

该故事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样的。

一个造访的客人,看到主人炉灶的烟囱是直的,炉灶旁还堆积了不少柴草,就建议主人重造一个弯曲的烟囱,并把柴草搬走,不然就可能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

不久,家里果然着火了,邻居们一同奋力扑救,把火灭了。于是主人杀牛摆酒席款待邻居,以示感谢。

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上位,其他人按功劳依次坐,就没有请那位建议把烟囱改为弯曲(即曲突),和搬走柴草(即徙薪)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火灾就不会发生,要论功劳,那位客人最大”。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早在《周易》中,古人就有了“防患于未然”的论述。然而这种抽象的观念使老百姓感到费解。

“曲突徙薪”把这种观念用故事的形式讲述,有人物、情节,非常形象生动,从而流传了两千多年,使防范胜于救灾的思想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从农业时代迅速迈进工业时代,如今正在向信息时代挺进。居民用柴草当燃料的越来越少,曲突徙薪作为家庭防火手段的实用价值已远不如古代那么大了。

但是,古人用故事这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消防知识,仍然值得消防科普教育工作者借鉴。

如今居民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消防安全的新问题,如燃气火灾、高层住宅火灾、电动车火灾等等。

在这些火灾中,居民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消防知识并付诸实施,往往事关生死。

可是,让居民学习并牢记这些知识,不是容易的事。

火灾对于普通居民是小概率的事,许多人认为自己未必会遇到,对学习有关知识掉以轻心,即使参加有关讲座,如果老师照本宣科地说教,很多人就不会认真听,更不要说牢记在心了。

如果把这些知识编成故事,就不一样了,人们都喜欢听故事。在生活中,有哪些消防知识,可以当故事讲呢?这个真有。

例如近十年来,我国的电动车火灾数量急剧增加,由此导致的火灾死亡人数也迅速上升。

那些因电动车通宵在门厅、楼道里充电而导致的火灾中,绝大多数的死亡都是因为居民按照传统的理念,想冲过火场到户外逃生而造成的。

在这种场合,正确的求生方式往往是留在家里固守待援。

讲好下面那个真实的故事,就能让人们明白并记住这个道理。

2015年1月14日凌晨,浙江台州玉城街道一幢住宅楼的户外电动车停车棚发生火灾,火灾的烟气从住宅楼大门涌入,在整栋楼里蔓延。

楼内有8名居民迎着烟气跑下楼,企图冲出大门逃生,结果全部遇难。

4楼杨女士的10岁女孩根据学校里学到的消防知识,告诉父母在楼道被浓烟封锁时不能下楼逃生,要在家里固守待援。女孩的父亲几次想从窗口跳下逃生,都被女儿阻止。

后来消防队赶到火场,把火扑灭,杨女士一家人平安地躲过一劫。

这种故事拍成动漫,短视频,在新媒体上播放,看的人会更多,并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许有些消防科普工作者会编写这种故事,但不会把它们用新媒体的形式实现。这就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合作。大家只要共同努力,就能打造出一系列当代版的曲突徒新故事,给更多的人带来平安。

来源: 消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