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记者 冯晓红 廖迈伦

如果说出门戴口罩是社会责任,那么合理利用口罩也是社会责任。

疫情当前,口罩是预防病毒传播、感染的重要防线。随着企业开始逐渐复工,公众应该怎样使用,才能发挥作为“稀缺物资”的口罩的最大价值呢?

“五花八门”的口罩

口罩的种类繁多,我们可购买到的口罩类型,基本上有这几种:普通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KN95口罩、防护面具等。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宣传司,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媒体中心发布的《口罩类型及推荐适用人群》来看,使用口罩的人群及场景大致可分为五类: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五类。

譬如,通风良好场所的工作者、儿童和学生等,属于低风险类,一般不会引发大规模的病毒传播,选用普通口罩即可;再如,人员相对聚集的室内工作环境,以及集中学习和活动的托幼机构儿童、在校学生等,这些都被认为是较低风险等级的环境或人群,待日后复工、开课之后,推荐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以自我防护、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为目的,佩戴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都可以。如果是去一般露天公共场所、不与患者接触,可以选择佩戴普通的医用外科口罩,不必过度防护;但如果会接触疑似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则必须要佩戴N95型口罩。

若是去医疗机构就诊,或者出现症状要戴医用外科口罩。一些公共机构,比如公共交通的司乘人员、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在岗期间也是可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的。

“各显神通”的口罩

五花八门的口罩类型中,口碑较好的是这几类: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的医用口罩、医用防护口罩、KN95口罩及N95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由三部分组成,从外到内依次为防水层、过滤层、舒适层。它主要通过滤料阻隔空气中的病原体微生物、体液、颗粒物,滤过后被人体吸入或者呼出。

医用外科口罩的外、中、内三层各有分工,而“防毒有功”的是外层和中层。最外层的防水层可以阻隔飞沫携带的大部分病毒,令其难以渗入,剩余的少部分致病病毒再被过滤层吸附,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

从口罩的整体防护性能来看,防护口罩优于外科口罩,外科口罩优于普通一次性医用口罩,立体口罩的密合性优于平面口罩。

迫不得已时,可以重复使用

很多专家表示,原则上不建议口罩二次利用,但口罩紧缺,迫不得已时,低风险人员在一定前提下,如无发热、流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可以重复使用口罩,但要注意不得超过5次。

有研究表明,口罩在使用5次以内可以保持良好的气密性和贴合程度,若使用超过5次,其头带磨损、拉伸及鼻夹塑形能力会下降,从而影响口罩的过滤功能。也就是说,摘戴5次后,你的口罩防病毒能力就没有那么可靠了。

针对广大网友关心的一次性口罩是否可以重复使用的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如果外出时没有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回家后把口罩放在通风处晾一下,保持口罩的清洁就可以重复使用。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的专家强调,口罩再利用必须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1. 只针对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其他口罩不建议再利用。

2. 一定要专人专用,不可与他人共用一个口罩。

3. 重复利用的口罩可以在去买菜、上班、逛商场等时候使用。戴着去过医院的口罩不要重复利用,重复利用的口罩也不建议戴到医院去。

重复利用需谨慎

怎样才能让口罩再次发挥防护效果呢?

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剖析一下病毒在不同物体表面可以存活多久。不同种类病毒存活时间也不一样,一些病毒可以在室内物体表面存活超过7天。有研究表明,在温度20℃,湿度40%的情况下,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存活达5天。因此,正确处理口罩至关重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卫健委的建议:60℃下40分钟烘干,可以将新型冠状病毒完全杀死。所以,不带水分的加热方法——烘烤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例如,北方有暖气,只需要放在暖气片上烤半小时到一小时,一般60℃~70℃的持续烘烤,病毒也就基本死亡了。

面对防控疫情期间出现医用口罩严重紧缺的现象,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的倡议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卫健委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联合公共卫生学院,在《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在线发表科研论文《安全、快捷再生一次性医学口罩的实验研究》证实:使用后的一次性医学口罩,以家用保鲜袋包裹,家用电热吹风处理30分钟后可再次使用,不影响其原有的滤过截留效果,并可灭活污染的病毒。闻玉梅院士也叮嘱,非常时期,公众个人可以采取这一简便技术,但并不适用于医用单位。

同时也务必注意,此法为山穷水尽之时的最后选择,不要轻易尝试。因为普通民众家中的环境不比实验室,且多数人未受过专业的科研操作训练,在家中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也有待商榷。

避开“三个误区”

许多民众尝试用网上流传的方法对口罩进行消毒,但有些消毒方法可能产生危害,多数专家不建议操作。

错误方法一:用微波炉加热口罩

很多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高温,因此可以用微波炉给口罩加热消毒。但许多口罩均含有金属成分,用微波炉加热很容易引起爆炸。即使不含有金属成分,口罩的材质本身也不耐高温,很可能导致口罩损坏并失去防护功能。

错误方法二:用高压锅给口罩消毒

高压锅高温高压的内环境会破坏口罩的结构,从而降低其防护作用。此外,在晾晒过程中,口罩也很容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甚至是其他细菌、病毒等,从而造成污染。

错误方法三:用84消毒

残留的84消毒液有可能伤害面部皮肤和呼吸道。■

Tips:

口罩可以用多久?

对于一般公众,在没有接触过患者或可疑感染者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清洁程度适度延长使用时间,酌 情重复使用,但应注意专人专用,佩戴前按规程洗手, 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一旦口罩被飞沫或其他污染物污染,或者口罩变形、损坏、有异味时,应立即更换口罩。

重复使用的口罩如何保存?

如需重复使用口罩,可将其悬挂在洁净、干燥的通风处,或者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 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

如何丢弃使用过的口罩?

普通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使用后装入塑料袋密封,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

疑似病人及其护理人员用过的口罩,按照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处理完口罩后要清洗双手。

医用外科口罩

一次性使用的医用口罩大部分为自吸式过滤口罩,它可使含有害物的空气通过口罩的滤料过滤后再被人吸入或者呼出。

一次性使用的医用口罩

由一种或多种对病毒气溶胶、含病毒液体等具有隔离作用的面料加工而成,为自吸过滤式口罩,可过滤空气中的微粒,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在呼吸气流下仍对病毒气溶胶、含病毒液体等具有屏障作用,能够防止病毒向其他人传播。

医用防护口罩

KN95口罩和N95口罩与医用外科口罩相比,结构上做了优化,口罩的防护性能要更好一些。

来源:2020年2月17日北京科技报《战“疫”》应急科普特刊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来源: 科普中央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