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本报评论员 编辑/吉菁菁

2019年成为过去,我们已经站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台阶之上。在过去的一年,突破性科学发现令人印象深刻,新兴科技革命不断取得进展,科技创新成为影响和改变未来世界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

2019年,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科技舞台上的一道靓丽风景。从年初的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月球背面,杂交稻种子被成功克隆;到年中的首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华为在5G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并发布鸿蒙系统;再到年底,“天河二号”算出量子霸权标准,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就在前几天,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复飞成功,为空间站、嫦娥五号等后续任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将推动中国通信卫星技术跻身世界一流…

sn_10075.jpg

▲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实现人类月球背面着陆(图片来源:中国探月工程)

科学影响世界,科技改变生活,从来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得更加广阔,更容易触摸到这种变化的轨迹。

21世纪的前九年里,科学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发展,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信息科技应用的拓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已经被现代科技重塑。十多年以前,我们很难想象手机会成为生活的“重心”,社交、学习、购物都可以通过动动手指完成;互联网+、脑机互联、区块链等一个个新颖词汇,如今都变成了挂在口头上的流行语。

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如同一条巨大的鲶鱼,带动了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应用等等多个领域的迅猛发展,并推动了宇宙探索等领域的突破。去年年初,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研人员通过8台射电望远镜和数百万次的模拟,联合发布了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推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迈出关键一步。这一科学事件在年底的各大年度新闻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

sn_72992.jpg

▲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图片来源:美国《科学》杂志)

显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一种集群效应,往往一个领域的突破将会激发众多领域的跃进。遥望下一个十年,我们又将迎来哪些激动人心的变革呢?

可以想象,信息技术仍将作为巨大引擎。人工智能已经在智能安防、智能驾驶、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渗透,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多方面的应用将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尖端技术也将走入更多的应用场景。

作为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纳米技术的发展上个世纪末就被寄予了厚望,尽管这些年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实现突破,在材料制备、医学健康、航空航天、环境能源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但仍未迎来爆发时刻,我们期待小小的纳米在未来能够大放异彩。

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我们同样期待生物技术和新型医药的发展将会攻克更多疑难杂症,给广大民众带来更多福祉。

在利用科学技术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隐忧逐渐浮现。“基因编辑婴儿”挑战伦理底线,大数据带来隐私泄露风险,互联网犯罪花样翻新......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人类造福,如何在滚滚的时代洪流中对科学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坚守科研伦理底线,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sn_34994.jpeg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图片来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官网)

我国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能忽视公众整体的科学素质,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与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公民的整体科学素质还有较大差距,有待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提高。

科学的精神是理性质疑和善于求证的精神,也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精神,让我们也知道科学还有很大局限性,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了很多,但又知道的太少,还需要我们不负韶华,不断探索。

在急遽变化的时代,让我们始终高举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旗帜,努力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让科学的精神永放光芒!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来源: 科学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