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奇观---干冰实验

  姜联合编写编译

  二氧化碳无处不在,大气中因为二氧化碳的增多产生了温室效应,地球变暖了。它不仅是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同时也是碳酸饮料中注入的气体。二氧化碳除了以气体的形态存在,还可以以固体的形态存在,那就是干冰了,生活中常见的冰激凌、医学冰冻除疣、灭活器等都与干冰有关,来做4个实验(干冰转化为气体、漂浮的气泡、冒泡泡、超低温溶液)解读干冰的奥妙。

  目的:

  1.       理解固态和气态二氧化碳的性质

  2.       理解和演示升华过程

  背景知识:

  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冰冻形成的固体。气态的二氧化碳占地球大气的0.04%,是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气体,同时也是碳酸饮料中注入的气体。由于干冰可以保持-78.5 oC的低温,一般用于冷冻或者保鲜。干冰并不会像普通的冰融化成水那样融化成液体,而是直接升华成二氧化碳。

  我们经常看到水壶烧开水时冒出的蒸汽会不断上升,而不同的是,干冰释放产生的气体却会下降,这是不同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同时造成的结果。

  注意事项:

  操作:干冰的温度极低,达-78.5°C。拿干冰时必须小心谨慎,触摸干冰之前需佩戴防护布料或皮革制成的手套,比如烤箱手套,也可以把厚毛巾垫在手上,或者用金属钳拿放干冰。虽然瞬间触摸干冰不会受伤,但若皮肤与其长时间接触,细胞会被冻伤,与火烧造成的伤害类似。

  保存:应将干冰保存在隔热容器中,隔热层越厚,它就升华得越慢。切勿将容器完全密封,否则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容器内不断膨胀,有可能发生爆炸。不论干冰在哪保存,都要适度保持空气流通,切勿将其保存在不通风的房间、地下室、车厢或者船舱内,否则二氧化碳气体会下沉而赶走氧气,容易造成人的窒息。切勿将干冰保存在冰箱中,超低的温度会让冰箱的自动调温器关掉制冷。

  通风:普通的空气中含有78%的氮气,21%的氧气和仅仅0.035%的二氧化碳。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0.5%,就具有危险性,低于0.5%的浓度时,二氧化碳会使人呼吸加快但并不会造成伤害。如果在放有干冰的地方,你发现自己开始气喘吁吁、呼吸加快,或者指甲和嘴唇变蓝变紫时,说明你吸入了过多二氧化碳而氧气不足,请马上离开此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会在低处积累,不要进入未经充分通风的曾放置干冰的密闭空间。

  运输:尽量在临近需要的时候再去取干冰,越晚越好。每24小时干冰就升华2.3kg至4.5kg,甚至更多。用隔热良好的容器呈放,比如冷箱。如果用汽车或面包车运输,保证每15分钟通风换气一次。

  冻伤治疗:采用与烧伤相同的处理方式。如果皮肤起水泡或者脱落务必就医,如果仅仅发红,过段时间会像其他烧伤一样自动愈合。可使用抗生素软膏来预防感染,仅当受伤皮肤需要保护,使用绷带进行包扎。

  处置:在充分通风的地方展开放置即可,干冰会自动由固体升华成气体。

  实验1:干冰转化为气体

  干冰升华时CO2会释放出来,将保鲜膜覆在杯子上,同学们会看到随着杯子内CO2浓度升高,保鲜膜渐渐鼓了起来。      向杯子里注入清水会使升华加速,因为清水的温度更高。本实验还演示了CO2 可以制造缺氧环境而用来灭火。

  实验材料?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杯

  ·一大块干冰

  ·清水

  ·保鲜膜

  ·橡皮筋

  ·蜡烛

  ·火柴

  实验步骤?

  1.     用金属钳或专用手套将大块的干冰放入杯子中

  2.     把保鲜膜用橡皮筋紧紧绑在杯口

  3.     观察正在发生的现象

  4.     去掉保鲜膜,静置片刻,加入2大调羹清水

  5.     再次用保鲜膜将杯口覆盖,并用橡皮筋封紧,如果之前用过的保鲜膜有破损,需换新的

  6.     观察现象

  7.     点燃蜡烛

  8.     将杯中的空气向蜡烛的火焰小心翼翼地倾倒,勿使干冰掉出

  9.     观察现象

  思考题:

  1.     当你把保鲜膜覆盖到杯子上时,发生了什么现象? 保鲜膜鼓起来了

  2.     你能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干冰升华时不断释放出二氧化碳,但杯口被保鲜膜封住,二氧化碳越积越多但无法逸出,将保鲜膜鼓了起来

  3.     当你向杯中加水时,发生了什么现象? 干冰释放出白色的蒸汽,这就是干冰升华成为无色透明的气体。

  4.     你认为“干冰”这个名字取得好不好?为什么呢?

  实验2:漂浮的气泡

  本实验帮助同学们理解干冰升华成CO2的过程。干冰不断释放出CO2气体,把泡泡弹了起来,于是泡泡漂浮在干冰上方。

  实验材料:

  干冰

  手套、金属钳

  吹泡泡的溶液、小棒

  冰激凌容器

  实验步骤:

  1.     佩戴手套或者用钳子将适量干冰放置于方形容器中;

  2.     在干冰上方吹出泡泡,观察现象。

  实验3:冒泡泡

  背景知识:

  本实验中同学们会看到干冰转化为CO2气体的过程,以及CO2从圆桶喷出来时产生的泡泡。热水会加快干冰升华的速度,而水里的皂液让逸出的CO2遭受阻力,不断积聚,更使得泡泡们喷发出来,汩汩冒出。

  实验材料:

  干冰

  手套、金属钳

  高的玻璃或塑料圆桶

  皂液 5-10毫升

  食用色素

  热水

  实验步骤:

  1.     向桶中加入热水和5-10毫升的皂液,可酌情加入食用色素;

  2.     佩戴手套或使用金属钳将干冰放入盛有肥皂水的桶中

  3.     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

  1.     你能解释为什么泡泡会浮在干冰上方吗? CO2层

  实验4:超低温溶液

  背景知识

  本实验使用酒精和干冰制成可在数秒内将物质冷冻的超低温溶液,之所以采用酒精,是因为它-114°C的冰点远远比水低。

  实验材料:

  干冰

  手套、金属钳

  烧杯或塑料杯

  酒精

  水

  鲜花或者叶子

  实验步骤:

  1.     倒半杯的酒精

  2.     加入3~5小块干冰

  3.     用金属钳把鲜花或叶子放入杯中,静置30秒

  4.     将鲜花或叶子拿出,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

  1.     花朵放入干冰酒精混合物中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得像在冰箱里冻了一夜一样硬

  2.     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干冰温度太低,所以把花儿冻住了

  3.     水的冰点是多少? 0°C

  4.     为什么我们要用酒精而不是水来制作超低温溶液呢?酒精的冰点是-114°C,而水的冰点是0°C,干冰的温度是-78.5°C。所以当我们把酒精和干冰混合时,酒精不会被冻住,但如果是水,就会结冰。

  干冰的实际应用

  包装:干冰被广泛用于包装需冷冻保存的物质,比如冰激凌。

  医药:在医学上,用来冰冻并除掉疣或痣。

  建筑行业:用来收缩和碎裂地砖使其变松,还有维修无阀门的水管时冰冻水管里的水。

  灭活器:用来扑灭电气火灾,CO2赶走氧气让火苗熄灭。

来源: 姜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