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1567735559v2-7674a5c2e43939841ae0e5a7da921722_hd.jpg?size=40038

来源Paul Erdős: The Man Who Loved Only Numbers等

编译 七君

你愿意过一辈子居无定所,没有工作,靠朋友救济的生活吗?

相信你肯定不愿意。

那你愿意一辈子做数学研究吗?

大概你也会说不。

那么,你愿意一辈子居无定所,没有工作,靠朋友救济生活,同时做一辈子的数学研究吗?

...

可是,真有这样一个人,他一辈子居无定所,没有工作,靠别人救济生活,全部家当就只有1个半空行李箱。

可是,他却是历史上第二高产的数学家,他一生写了超过1500篇论文,仅次于18世纪的另一个天才数学家欧拉,并且开创了一个数学的分支——离散数学。

他就是埃尔德什·帕尔(Erdős Pál)。

1567735577v2-5d36913ac2113ffe568591fe56678d15_hd.jpg?size=28326

埃尔德什·帕尔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计算机科学教授罗纳德·葛立恒(Ronald Graham)认为,埃尔德什是本世纪排名前10的数学家。

曾经和爱因斯坦以及埃尔德什合作过的 Ernst Straus 干脆称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欧拉。”

3岁发现了负数,10岁爱上了质数

1567735590v2-0d54c1ed7dcaee80ebcb71f9cb596fef_hd.jpg?size=7656

1921年,8岁的埃尔德什。

埃尔德什出生于1913年。

埃尔德什生前的挚友葛立恒说,3岁时埃尔德什就在用100减去250的时候发现了负数,还能心算一个人一生的秒数,甚至可以在客人面前表演四位数乘法心算。

1567735610v2-794969ee2035b520c6b43a9dbfb892f1_hd.jpg?size=95888

10岁的时候,他就爱上了质数。17岁他就上了布达佩斯大学。4年后,他同时获得了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他一生至少获得了32个荣誉学位。

20岁时,埃尔德什在数学界名声大噪,因为他证明了数论里的一个重要定理——切比雪夫定理(Chebyshev's theorem)。

切比雪夫定理指的是,在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和它的2倍之间,必然存在至少一个质数。

虽然埃尔德什并不是第一个证明切比雪夫定理的人,但是他的证明过程却被认为更为优雅,所以当时他一下打开了国际知名度。数学界还有以他的故事写的一首打油小诗:

When Chebyshev said it and I say it again.(我重申切比雪夫说过的事儿)

There is always a prime between N and 2N.(N和2N之间总有一个质数)

然后大家把印有这个小诗的明信片互相寄来寄去。

1567735635v2-e53888079f8964b77cbb54d9ce329a31_hd.jpg?size=9503

埃尔德什的另一个招牌,是对拉姆齐定理(Ramsey theory)的研究。

拉姆齐定理的一个经典问题是,开派对的时候,要邀请多少个人,才能保证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互相认识,或完全不认识。

1567735652v2-08b1b60595541fc86d284a8a96e94e66_hd.gif?size=1529783

拉姆齐定理导出的一个结果是,如果开6人趴体,那么总是至少有3个人互相认识,或完全不认识。18人的趴体的话,就至少有4个人互相认识,或互相完全不认识。

这个数学段子好像可以单独出一期名侦探柯南。不过拉姆齐定理对于数学的贡献在于,它证明随机中也可以诞生“规律”;只要数量足够大,你总可以找到某些好像有道理,但纯粹是随机性导致的“模式”。

所以,拉姆齐定理证明,活久见是必然,而许多经验谈,只是披着“规律”外衣的随机性而已。

一生没有工作,居无定所

1567735680v2-2ab1f14126f428d09fdbeeb9a46162be_hd.jpg?size=46747

尽管是数学史上第二高产的人,但埃尔德什本人没有任何大学授予的教授头衔,一辈子也没有做过什么稳定的工作,他的生活几乎全靠在学术界友人的包养,而且全世界至少有500个数学家心甘情愿为他煮饭洗内裤。

一个数学家的家门突然在半夜被人敲响,门口站着一个瘦小的男人,嘴里喊着“我的大脑现在正开着”,是常有的事。“大脑开着”的意思是,埃尔德什现在想要和别人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一般来说,埃尔德什会在被“选中”的数学家家里住到问题解决为止,或者呆到他自己厌烦了为止。然后他就会收拾包裹,寻找下一个数学家。

埃尔德什会曾说:“我没有家,世界就是我的家。”他带着一个半空的箱子,不停地从一个数学会议赶往另一个数学会议。他的同事负责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给他塞钱,带他吃饭,给他买衣服,甚至帮他填写纳税单。

不过时尚方面倒是不用怎么操心,因为埃尔德什最经典的搭配就是凉...鞋...里...穿...袜...子...

1567735700v2-be5adb17fc1972e2ca9e045eaee9c4b8_hd.jpg?size=29506

可以说,他的生活是被数学家们众筹起来的。

这听起来有点像寄生虫的生活,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许多数学家都把接待埃尔德什看作一件荣幸的事。许多人甚至为此积攒数学问题,期待有一天“埃尔德什叔叔”像圣诞老人一样出现在家里。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芝加哥大学的计算机和数学教授 Laszlo Babai 说:埃尔德什的朋友们“热心地照顾他,因为埃尔德什给他们的生活和学术带来了光彩。”

用埃尔德什的话来说,他“一家一个证明”。从概率论、数论到图论,在吃百家饭的一生里,埃尔德什什么没有证明玩过。

1567735721v2-d7d52031a1e3998c025db06a2e71a917_hd.jpg?size=54393

埃尔德什和英国著名密码学家威廉·托马斯·塔特玩围棋。埃尔德什的另一个爱好是乒乓。

普渡大学曾经给埃尔德什提供了兼职的教职,但是他干了几天就不干了,因为他经常讲课讲到一半,突然就有了大胆的想法,然后开始满世界给数学家打电话。这谁家的学生抗得住啊?

不过呢,埃尔德什并不是讨厌教书。相反,他很乐意做数学能力的伯乐,帮助别人。

纽约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 Joe Spencer 说:“埃尔德什总是在追求数学上的真理,他能识别有数学才能的人,并把他们抬升到另一个境界。”数学界有一个笑话,就是如果埃尔德什上了一辆火车,他就能和检票员证明一个定理。

他还非常关心小朋友们的学习,还经常去小学和幼儿园做数学科普。他喜欢把小朋友叫做艾普西龙,epsilon,因为艾普西龙在数学上指的是很小的值。

1567735736v2-7f9f598007fcfee3a07f70810486c913_hd.jpg?size=7542

不管年纪多小的艾普西龙,如果他们对他说的东西有兴趣,埃尔德什就会和艾普西龙唠嗑,还会和艾普西龙的爸爸妈妈唠嗑,然后帮艾普西龙找一个当地的数学家带着孩子成长。

1985年,埃尔德什就曾来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给后来的菲兹奖得主,已经开始上高中课程的10岁的陶哲轩辅导作业。

1567736280v2-06ebc0413fb81af1dd33f97e42e3914f_hd.jpg?size=26600

1985年,埃尔德什给后来的菲兹奖获得者,已经开始上高中的10岁的陶哲轩辅导作业。

@wikipedia

顺说一下,陶哲轩在30年后,也就是2015年解决了让埃尔德什抓了很久脑壳,并且迫使他在50年代悬赏500美金巨资寻找答案的埃尔德什差异问题(the Erdos Discrepancy Problem)。

1567736309v2-df6391ba3b2e67739da3de527e22b04c_hd.jpg?size=30647

菲兹奖得主陶哲轩

“财产真烦人”

1567736322v2-a50ea3b82a22c0f262faac32d5c07ab4_hd.jpg?size=51529

@ Gabriella Bollobas/ Archives of the Mathematisches Forschungsinstitut Oberwolfach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埃尔德什就像数学界的苦行僧亚西西的方济各,一生漂泊,对名誉和财富毫不在意。

IBM 研究院、北美最大的移动服务供应商 AT&T 等公司有时会付钱给他让他解决数学问题。

葛立恒说,埃尔德什会把大多数自己通过讲座或者短期项目挣来的钱捐给学生,或是当作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的奖金。

不过,他也常会把赚来的钱还给借钱给他的朋友们,因为他自己会偷偷记账。如果在路上遇到流浪汉,他常会把身上的所有的现金给他们。

不仅不在乎钱,一切生活琐事他都不喜欢,找地方住啊、开车啊、写纳税单啊、购物啊、写账单啊,他统统不喜欢。他曾说:“财产真烦人。”

埃尔德什死时,只留下2.5万美金的财产。

数学狂人

1567736340v2-a87456f2b8a1da1c766aab7b9d46be8e_hd.jpg?size=43855

埃尔德什和其他数学家,其中的华人是祖籍浙江温岭的数学家柯召。

葛立恒说,埃尔德什的“动力就是求知欲,这是他人生最大的执念。”

因为埃尔德什对数学以外的事情没有兴趣,葛立恒就成了他的“监护人”,负责为埃尔德什管钱,还在家里专门布置了一个“埃尔德什房间”。埃尔德什每年大约有2个月的时间呆在葛立恒的新泽西的家里。

凌晨4点钟,为了讨论数学,埃尔德什会在厨房敲盘子,把自己的数学玩伴葛立恒夫妇吵醒,因为夫妻俩都是数学家。

说起葛立恒夫妇,他们也有很多故事。数学中曾经是最大的数——葛立恒数就是葛立恒提出的(无穷大∞不是数,葛立恒数后来被tree(3)取代)。

1567736354v2-cb443faf362dfe72fb7a735fc06bb5c3_hd.jpg?size=78038

1986年,埃尔德什与葛立恒和金芳蓉夫妇在日本的合影。

@wikipedia

葛立恒的妻子金芳蓉也是一名德高望重的数学家。她曾经做到赫赫有名的贝尔实验室的研究部门的头目的位置。但是因为想要别人因为她的学术能力而不是管理能力而尊敬她,她回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起了数学研究。

3个数学家算到凌晨8点钟,埃尔德什说,我们给加州的那谁谁打电话吧。葛立恒说,不行啊,加州现在是早上5点。埃尔德什说,好的呀,说明他在家呀。

有一次他又想换个人家住住了,于是就在凌晨敲人家的门。他不确定朋友有没有醒来,于是问:“拉尔夫,你存不存在?”

1567736367v2-fa9a31dad8f7c82f6647d9df3b0ef41a_hd.jpg?size=8810

老年时,有一次他的白内障很严重了,严重到论文要贴在鼻子上看。他在美国孟菲斯大学的朋友为他安排了手术。他就全程把鼻子贴着论文进了手术室。

手术的时候,他和医生说,医生医生,既然你只是给我做一个眼镜的手术,那我可不可以用另外那只眼睛读论文呀?

1567736374v2-79c67c3dc98ce82bc876875aa95eb756_hd.jpg?size=15112

医生给整崩溃了,打电话给大学数学系,说你们可不可以派个搞数学的,在我们做手术的时候稳住这个家伙,拜托拜托?

埃尔德什数

1567736388v2-125abfd189c8f93f95d2377500bc6d0e_hd.jpg?size=79960

直到现在,数学界还流传着埃尔德什数(Erdős number)的指标,用来描述一个的学术造诣离埃尔德什还有多远。差不多就是一个段子手和费玉污之间隔着多少个郭德纲这个概念。

比如,埃尔德什自己的埃尔德什数是0,曾经和他写过论文的数学家A是1。如果B和A一起写过论文,但是B没有和埃尔德什写过论文,那么B的埃尔德什数是2,以此类推。

1567736399v2-736b67869bca1f7e76ff8ec63a725510_hd.jpg?size=48531

爱因斯坦的埃尔德什数是2。数学家们也经常用埃尔德什数互相比较。

已知的最大的埃尔德什数是15,这是美国奥克兰大学的埃尔德什数项目(The Erdös Number Project)发现的。

因为埃尔德什数太过有名,不同领域还出现了变种。比如在好莱坞,就有凯文·贝肯数(Kevin Bacon),并且衍生出了六度空间游戏。因为贝肯这个家伙太高产了,啥片子都拍过,好莱坞几乎所有人都和他有过合作。

后来在围棋界,也出现了秀策数,描述一个棋手和棋圣本因坊秀策sama之间的距离。

21岁前没有亲手涂过面包

1567736435v2-7a5c1ec44894eb1a862215c8a67b34a8_hd.jpg?size=104859

像埃尔德什这样的人,一定有很多人对他的原生家庭感到好奇。

埃尔德什的父母都是匈牙利的高中数学老师,都有数学博士学位。

他出生时,他的2个姐姐因为猩红热(一种细菌导致的感染,患者全身发红)死去了。埃尔德什的妈妈抱着新生儿子回家的时候,看到2个女儿的惨死。因此在他10岁前,妈妈都不让他出门上学。

10岁后,埃尔德什终于上学了,不过因为担心儿子和他的姐姐们一样早死,妈妈经常把他从学校接回家。

埃尔德什小时候过着被妈妈溺爱的生活,12岁前他从来没有自己系过鞋带。

葛立恒说:“到他21岁的时候,他都没有亲手给面包涂过黄油。”埃尔德什一辈子都不会开车,一辈子也没有结婚,也没有留下子孙。

1567736446v2-9a554fd64ffce438c9618791021f7822_hd.jpg?size=27843

1968年7月12日,埃尔德什和妈妈 Anna Erdős 在布达佩斯。

50多岁的时候,他把从二战法西斯迫害中幸存的妈妈从匈牙利接到美国。从那时候开始,他去哪儿都带着妈妈。在演讲的时候,妈妈就坐在儿砸边上很认真地听,不过她听不懂英文就是了。晚上他也拉着妈妈的手说晚安。

来到美国7年后,他的妈妈去世了。那时开始,他开始酗咖啡,嗑安非他命(一种中枢神经刺激剂,主要用于治疗多动症),开启每天疯狂学数学19个小时的人生下半场。

1567736459v2-1f2ac0002802c7a90b34ac635840b5a8_hd.jpg?size=29961

埃尔德什的爸爸也是个奇人。

在埃尔德什1岁的时候,爸爸被俄国军队抓到了西伯利亚的战俘营。在西伯利亚的6年半时间里,埃尔德什的爸爸因为无聊开始自学英语。不过,战俘营没有人说英语。怎么办呢?他就用书叽里呱啦地自学。

等到他回到布达佩斯,埃尔德什已经7岁了,爸爸就开始用自学的土味英语教儿子。

所以说,埃尔德什从小的英语都是被他爸带跑的,口音有点奇怪,因此在接受电视台采访的时候,他说的话总自带字幕。

1567736473v2-330f47db59013dde39cd1f7dcd59e0b1_hd.jpg?size=50287

3岁时就开始担心变老

3岁时,也就是发现了负数的那一年,埃尔德什告诉他的妈妈,他发现了死亡这个概念。所以从4岁开始,他就特别担心变老。等他长大了,他就花更多时间研究数学,因为他知道自己和数学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所以你看,很多人是玩着玩着发现自己老了,而优秀的人是从能开口讲话起就发现自己老了。

1567736493v2-b6c96d67c7d73e2c7ee8a0e7c92bac98_hd.jpg?size=24755

埃尔德什曾说,如果有谁不做数学了,他就死了。每天做数学作业做到死去活来的小学生不能同意更多。

1783年,让埃尔德什崇拜的男人欧拉嘴里叼着香烟,用左手撸在膝头玩耍的孙子,用右手徒手算天王星轨道。

1567736518v2-529947ee5677806859f4ec7adf183a0b_hd.gif?size=2400363

欧拉算完以后甩笔说了一句“我死了”,然后他就真的死了。

后人称,欧拉停止了生命和计算(il cessa de calculer et de vivre)。这就是埃尔德什心中理想的死亡。

1996年3月,也就是埃尔德什生命的最后一年,在佛罗里达的博卡拉顿市的一次会议上,83岁的埃尔德什在黑板上演算的时候心脏病发作,倒地不起。

大家吓坏了,保安要求大家赶紧离场。埃尔德什却四脚朝天在地上挣扎着说,哎米娜桑别走啊,我还有两个基本点没有说完呐!

1567736529v2-6217cee9ce71bfe1d77f91f1de60b0b7_hd.jpg?size=5834

1996年9月20日,在一次波兰华沙的学术会议中,埃尔德什再次心脏病发去世。

已经75+岁的埃尔德什开自己的玩笑。

来自:N IS A NUMBER: A PORTRAIT OF PAUL ERDOS

如果用一张图描述埃尔德什的一生,那一定是——

1567736538v2-65bc0a6a19403ac59cc823cbd07f921e_hd.png?size=29573

1567736547%E7%A7%91%E6%99%AE%E4%B8%AD%E5%9B%BDlogo%E7%9A%84%E5%89%AF%E6%9C%AC.png?size=59842

来源: 把科学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