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不仅是不完全变态昆虫的代表类群,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受关注的观赏鸣虫之一。在现代社会中,蟋蟀还以其极高的蛋白质含量与高效的生长速率成为食品的重要生产原料。养殖蟋蟀因此拥有极佳的科教、休闲价值和极好的产业前景。然而,目前养殖蟋蟀的饲料环节尚缺少标准,造成潜在食品安全问题,也给提升养殖效率留下了大量空间。
一、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蟋蟀人工饲料研发中的饲料配比设置、生命指标监测、营养价值评价等,认知昆虫不完全变态发育历程的主要阶段特征,学习食品的营养价值评价体系,以小见大了解食用动物养殖技术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不易,深化对农业的认知。
二、课程内容
在室内养殖体系中监测蟋蟀在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发育情况和群体存活率,掌握食用昆虫养殖技术模式,分析不同营养配比的饲料可能对蟋蟀生产效率、营养价值产生的影响。
三、主要操作
首次课课程背景介绍。每周在操作演示后进行一次包括饲料配置、饲养环境搭建、蟋蟀喂食、发育情况观察、存活率计算、废弃物处理的蟋蟀养殖操作,在最后一次课程,即蟋蟀养殖完成时,构建生长发育曲线,测定其包括粗蛋白含量等营养因子关键参数,分析不同营养配比饲料在不同阶段对蟋蟀生长发育历期、体重增长、成活率、营养价值的影响。
四、课程评价
课上评价:主要包括操作准确性评价和昆虫养殖情况比较。
课下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总结(文字、关键图片拍摄和描述)撰写比较。
五、课程形式
在基地开展。每次人数不超过15人,3-5人一小组,以小组作业的形式完成课程。开展时间9月。
六、实施步骤
4.1蟋蟀饲料制作
普通饲料由玉米粉 25%、大豆粉 25%、酵母粉 5%、脱脂奶粉 15%、鱼粉 10%、全麦粉20%组成。含蛋白菜粉的饲料:减少普通饲料的基础上加入对应含量的蛋白菜粉,控制饲料总量不变。共配置5组100g饲料,分别为普通饲料、掺30%蛋白菜粉末人工饲料、掺60%蛋白菜粉末人工饲料、掺90%蛋白菜粉末人工饲料、纯蛋白菜粉末饲料。除普通饲料与蛋白菜粉饲料饲养外,不额外添加其他营养成分,以控制变量,避免其他物质摄入带来蟋蟀成分的改变。以上饲料均密闭储存于阴凉干燥处以防变质。
4.2饲养箱布置
将双斑蟋蟀若虫放置在饲养箱箱(40*28*17cm)中,共设置5组,每组重复3次,每个饲养箱中放置6只双斑蟋蟀若虫。箱体内有两个鸡蛋托(饲料均匀洒在其表面),并将2张喷洒少量水的卫生纸垫入底部,使得蟋蟀的生长环境处于最适温度、湿度。且为使箱体内空气新鲜清新需设置定期散气。
4.3体长、体重测量
准备好2个重量相等的塑料小盒(15.0000g),放入天平重去重。而后用工具从15个饲养箱中依次抓取双斑蟋蟀放置在塑料小盒内,并放置在体式显微镜Nikon SMZ745T下,借助Capstudio拍摄照片并标记体长数据。待体长测量好后放入天平中称重,并记录体长和体重数据。
4.4饲料及垫料更换
待所有蟋蟀测量完毕后,更换饲养箱底部垫料,保证箱内整洁干净,并在垫料纸上喷洒少许水以保证箱体内湿度适宜,而后将鸡蛋托斜靠在箱体一侧,鸡蛋托之间留有空隙,保证蟋蟀活动空间并提供躲避场所,最后将粉末状饲料洒在鸡蛋托的表面来给双斑蟋蟀投食,并每天定量对饲料更新补充饲料,能有效降低蟋蟀因为食物不足原因进行种间斗争,提高存活率。
七、特色亮点:
突出优势资源,扩大科研平台开放
利用重大科研平台的对外开放,体验最新研发技术和科技成果,将课程体系与科学试验相结合,实现让学生化身“小小科学家”,沉浸式开启休闲昆虫的深入研究。蝴蝶生态馆作为休闲昆虫的行为学与繁殖生物学实验室,与休闲昆虫研究的重要平台相结合,是科学研究与生产运用的真实体现,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科技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科研到生产,从理论到现实的过程,锻炼学生运用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能力,感受科技的力量和魅力,从而激发青少年勇于创新、学以致用的科学创造精神。
突出科学实践,沉浸式体验科学研究
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直接的接触、感知,观察与发现问题,引向深度学习,体验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关注科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体会科学的实验方法,让更多的青少年真正走进科学、热爱科学。通过参观科研过程、参与科学实践、体验科学过程和探讨科技问题,学习试验仪器的使用,学习试验方案的设计,并在互动中通过所思所想,学习撰写研学报告,提升青少年的探究能力,增进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创新课程体系,全面促进科学思维
充分发挥我院科研成果科普化的优势,坚持青少年需求导向,结合学校科学教育目标,着眼于满足学校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研学内容与中小学相关课程相互衔接,对校本课程的拓展与延伸以知识获得、动手参与、研究性学习为主线,以科研生产实践为载体,选择科研生产中适宜参与的、可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为开发视角,创新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科学实践课程按步骤、流程、标准地设计,组合体现整体性与系统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利用独特的科技资源,重在体现科学性,通过科学实践活动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为青少年创设深入接触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和科研手段的机会,让青少年在文化学习之外,开拓思维,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
主办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管理处,江苏省昆虫学会,南京市玄武区少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