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 全部
  • 视频
  • 图文
  • 挂图
  • 音频
  • 电子书
  • 活动
  • 科普号
      聚精“汇”神:人工智能与生物智能共性问题的对话
      活动时间: 2023-10-14 14:00-2023-10-14 17:30
      主办单位: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
      活动方式: 线下活动
      活动地点: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深圳人才公园-潮汐广场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深圳人才公园-潮汐广场
      已结束
      活动内容

      时间:2023-10-14日,下午14:30-17:30

      地点:深圳市人才公园,求贤阁,二楼

      组织者:AI-BI合作小组(鲍进、刘泉影、卞亚涛、周鹏程、郝景山)

      活动流程:

      14:00-14:30 /暖场活动,AI产品展示,脑科学科普poster

      14:30-15:00 /科普讲座:大脑智能与人工智能:启发与竞争

      讲座嘉宾:刘泉影

      15:00-16:00 /专家座谈:AI与BI的共性问题

      座谈嘉宾:毕国强、黄海平、孙若愚、刘念邱

      16:00-17:00 /自由交流和提问互动环节


      科普讲座嘉宾

      刘泉影,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博导、神经计算与控制实验室PI。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兰州大学信息学院,2017年获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发表SCI/EI论文超60篇,申请专利10项。担任IEEE期刊IEEE J TRANSL ENG HE副主编、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心理学会脑电相关技术专委会委员、深圳市电子学会新一代人工智能专委会秘书。研究领域:脑网络动力学建模、多模态神经数据处理算法、神经调控、AI for neuroscience。

      专家座谈嘉宾

      毕国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教授/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6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物理学博士。研究领域:神经突触与环路结构的高精度解析、突触可塑性与神经网络动力学、神经环路解析前沿技术。 

      黄海平,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研究领域:神经计算的统计物理学。包括无序系统的统计物理和神经网络的理论和计算模型。  

      孙若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高级研究科学家,曾任脸书人工智能研究所(由LeCun领导)全职访问科学家。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系,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数学优化、无线通信等,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神经网络理论和算法、生成模型、大数据优化算法、学习优化、通信网络容量理论与优化算法等。

      刘念邱,元戎启行技术合伙人,曾任英特尔高级工程师,工业和汽车智能产品连续创业者,负责推进了多个robotaxi,robotruck的开发落地。

      专家座谈话题: 

      l 生物启发下的机器智能与多学科交叉路径是什么? 机器智能对生物智能的启发?反过来生物智能对机器智能的启发呢?  

      l AI和BI的决策逻辑是什么? 有没有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如何探索AI和BI决策的可解释性?

      l AI和BI的遗忘机制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 如何让AI和BI有选择性的遗忘?例如,AI忘记biased数据,BI忘记悲伤的往事。

      l AI和BI的幻想机制有哪些研究热点? 如何让AI像人类一样具备幻想能力和创造力的同时避免因幻想引起的认知和决策误区?


       

       

       

      现场演示
      新闻报道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