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孩子们不再是 “粒粒皆辛苦” 的旁观者,而是亲身参与稻谷收获全流程的实践者,在劳作中读懂农业科学的奥秘。
研学伊始,专业导师会先带孩子们观察成熟稻穗的特征:如何通过稻穗颜色、籽粒饱满度判断收割时机,为何过早收割会导致籽粒不饱满、过晚收割易落粒 —— 这些看似简单的判断,背后藏着作物生长周期与光合作用积累的科学原理。随后,孩子们会学习传统镰刀与现代收割机的差异:亲手握起镰刀,体验 “左手扶稻、右手割稻” 的传统收割手法,感受人力劳作的不易;再观察收割机的工作流程,了解切割、脱粒、清选的机械原理,对比传统与现代农业的效率差距,直观理解科技对农业的改变。
收割后的稻谷还需经过晾晒、扬场等环节。孩子们会在导师指导下,将刚收割的湿稻谷摊开晾晒,学习如何根据天气调整晾晒厚度,避免稻谷发霉;通过 “扬场” 实践,利用风力分离稻谷与稻壳,理解密度差异带来的分离原理。每一个步骤都充满科普细节,每一次动手都让孩子们对 “粮食从田间到餐桌” 的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稻渔空间的稻谷收割研学,让孩子们在汗水与欢笑中,既掌握了农业科学知识,又懂得了珍惜粮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