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生的行业认知能力,深化专业理解,同时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7月17日-19日,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59名师生来到大理市气象局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为期3天的校外实习。
课堂一 :践行初心传承科学精神的思政教育课
走进气象科普馆,云大师生上了一堂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的思政课。在气象专业技术人员的生动讲述中,师生们一起回顾了大理市气象局作为中国气象局百年气象台站的风雨历程,切身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气象事业的重视和投入、气象科技创新传承与发展巨变,看到了一代又一代气象工作者严谨务实、敬业认真、勇攀高峰的专业精神,汲取气象工作者初心情怀的温度与力量,更读懂了气象家国情怀的深沉与厚重。
课堂二:课本理论和田间课堂观相结合的实操课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云大师生先后参观了观测场和业务一体化平台,看到了农业气象观测、地基遥感垂直观测、大气成分观测、地面综合观测、近地层通量观测等高精度气象探测设备,详细了解各套观测设备的探测原理和在揭示天气气候变化机理上的具体应用,学习了气象数据基础观测、数据分析、产品制作、信息发布全流程,深入了解气象观测、预警、预报和数据研判一系列工作以及如何科学高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不仅沉浸式感受气象人“观云测雨、守护平安”的日常,也见证了智慧气象、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的日新月异。“原来课本里教的观测知识和实际中看到的并不同”“现在的气象观测能力太强了,雷达的种类和技术太多了,科技感现代感十足”,同学们纷纷惊叹。
课堂三:干货满满的特色科研成果报告课
实习第二天,大理山地气象观测与研究创新团队围绕大理山地气象观测研究成果给师生们作了8个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大理山地气象观测与研究创新团队近两年来在特种观测设备性能评估、新型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应用、多源观测数据在灾害性天气过程中的研究应用、大理特色气象景观观测及研究、复杂地形陆面模式参数化方案改进研究、碳收支评估等内容。听完报告后同学们积极提问,现场反响热烈,学习氛围浓厚。成果报告会让云大同学们感受到了气象科技的魅力以及研究型业务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
课堂四:检验实践成效和学习成果的汇报课
云大同学们围绕三天的实习经历、授课内容、所思所想以及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分成9个小组进行了学术交流汇报。大理市气象局3位高级工程师作为专家出席报告会并进行专业点评,评选出了优秀报告、优秀团队等奖项。
课堂五:知行合一的山地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网走访课
实习最后一天,云大全体师生围绕洱海实地考察位于银桥镇磻溪村、挖色镇康廊村两个建设点的生态气象监测网,进一步了解气象生态服务工作布局意义、功能发挥和服务效益情况,同时对大理山地气象及生态综合观测体系的区位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次暑期实践,让我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学习绝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更要切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书本和实际应用还有很多差距,通过实践我也明确了要怎么学、该学些什么。”同学们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