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 全部
  • 视频
  • 图文
  • 挂图
  • 音频
  • 电子书
  • 活动
  • 科普号
      六合区气象局:气象非遗跨界融合 局校联动打造科普新范式
      活动时间: 2025-07-17 09:00-2025-07-17 16:30
      主办单位: 南京市六合区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活动方式: 线下活动
      活动地点: 冶山社区居委会
      已结束
      活动内容

      近日,六合区冶山街道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在冶山社区暑托班内,六合区气象局携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制作技艺为切入点,创新开展气象主题科普活动,为乡村孩子们带来沉浸式的科学文化体验。这场跨界融合的科普实践,生动展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丰硕成果。

      【非遗工艺解码气象智慧 传统文化绽放科学光芒】作为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制作工艺蕴含着丰富的气象智慧。从炼丝染色的温湿度控制,到晾晒环节的天气选择,近30道工序无不体现着古人对气象规律的精准把握。活动现场,科普讲师带领孩子们亲手制作绒花盆栽,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揭示传统工艺中的气象密码。“原来每朵绒花的绽放,都需要阳光、温度和湿度等多个气象要素的完美配合!”参与活动的徐同学举着作品感叹道。这种将非遗技艺与现代气象科学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激活了科学思维。

      【趣味实验赋能科学教育 生活场景变身科普课堂】为确保活动效果,六合区气象局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晴雨方舟”团队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他们历时两周打磨课程,将气象知识转化为趣味实验:用矿泉水瓶模拟龙卷风形成,将防灾知识编成互动游戏,让生活中的寻常物件变身科普教具。“我们致力于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既巩固学业,又培养科学兴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杨书贤同学介绍道。这种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探索热情。

      【多元协同构建长效机制 科普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此次活动是六合区气象局“3+N”科普创新模式的生动实践。该模式围绕六合同馨志愿服务总体要求,以气象科普为核心,整合高校智力资源、社区平台优势和科协专业力量,形成“需求对接-资源整合-服务落地”的完整闭环。“过去科普活动内容单一、持续性差,如今通过多方共建,我们实现了科普服务的提质增效。”六合区气象局科普团队负责人表示。该模式运行以来,已开展联合活动20余场,惠及青少年4000余人次,有效破解了基层科普资源分散、持续性不足等难题。

      当非遗文化邂逅气象科学,当高校智慧赋能社区教育,乡村振兴的活力正在这样的跨界融合中持续迸发。六合区气象局将持续深化局校地合作,通过文化、教育、科技的多元融合,为基层科普注入持久动能,让科学的种子在乡村沃土中生根发芽。

      现场演示
      新闻报道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