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可视化的雷达回波提醒要发布暴雨预警信号,当山洪隐患变成能拆解的模拟场景,南京市六合区气象局正用科技与实践,将防灾减灾知识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六合区气象科普文化园变身 “全民防灾课堂”,以沉浸式实景教学,掀起一场覆盖党员干部、机关职工、留守儿童及广大公众的“安全风暴”,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防灾能力落地生根。
党旗领航砺尖兵,实景实训筑防线。“雷达回波出现钩状结构,意味着可能有强对流天气!”5 月 12 日,南京市六合区法院党员干部在气象科普文化园的实训现场,手持激光笔聚焦雷达图,将党建课堂搬到防灾实景教学现场。在暴雨、大风灾害模拟区,党员们聚精会神地在各种体验中探寻灾害预警的 “密码”。“现在亲手操作才知道,每个预警信号背后都藏着守护生命的学问。”参与实训的区法院党员代表感慨:“实景教学让‘防灾减灾’从专业术语变成实操记忆,很受益。”
机关联动探“风云”,科技赋能树屏障。50余名机关干部化身“气象特工”,在六合区气象科普文化园气象卫星数据接收站上演“解码风云”。近日,在六合区财政局牵头组织的“沉浸式防灾体验”中,干部们亲眼见证了雷达回波的演变发展。在预警发布中心,值班员指尖轻点,暴雨红色预警信号从数据到发布的全过程直观呈现。“原来防灾不仅是应急处置,更是分秒必争的科技较量!”区财政局负责人指出,“实景+科技”教学,让干部职工从“安全旁观者”变为“风险预警员”,未来将积极争取防灾资金投入保障。
童心逐梦启新知,科普护航育未来。“闪电叔叔是怎么画出天空的‘心电图’?”在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六合区气象局还联合科协、妇联巾帼志愿者协会、团委等部门,开展“气象小达人,科学伴成长”公益行动,聚焦留守儿童科普启蒙。科普志愿者们耐心地讲解着气象科学知识及原理,而孩子们则化身“小小气象观测员”,共同解锁暴雨、雷电、高温等灾害的“科学密码”,在互动体验中播撒防灾减灾的“种子”。
全民聚力共参与,安全课堂进万家。“大家看,这个斜坡在持续降雨后极易发生滑坡!”在全国防灾减灾开放日现场,六合区气象科普文化园吸引了众多市民预约参观。气象专家现场演示暴雨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带来的重要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应对、科学防范,排查身边可能存在的灾害隐患,大家听得格外认真。
六合区气象科普文化园依托“科技+文化+实践”模式,以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契机,以气象科普文化园为支点,撬动防灾减灾“全民总动员”,打造防灾减灾“硬核引擎”。科技赋能,让防灾知识可触可感;实践转化,让防灾知识入脑入心。作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从“知识殿堂”到“安全堡垒”,文化园不断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以实际行动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从口号化为行动,共筑社会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