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宽学生们课外专业知识储备,打破传统课堂教育局限,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3月31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500余名学生在云台山开展了“文旅融合与产业创新”为主题的研学实训活动。旅游管理学院的莘莘学子深入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猕猴谷、茱萸峰等核心景点,感受绿水青山魅力的同时也对自然地质景观有了进一步了解。
学生们在游览中穿插专业知识,在红石峡实地查看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断层、寒武纪痕迹。在子房湖水库大坝,他们了解到这座修建于六十年代的大坝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他们仔细观察着坝体上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位变化的深浅交错的水位痕迹,远处的崖壁上下颜色不一,这也是水文变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干湿交替的有力见证。
在素有“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的潭瀑峡,学生们通过观看岩层、石头、泉水、探究水循环与侵蚀作用的科学原理。不老泉是山体渗出的泉水,含有多种元素,可以直接引用,但因为水质偏硬,只能浅尝不能多喝。学生们通过观察多种藤蔓植物、乔木植物、苔藓植物,了解各类植物的基本习性和分布区域,以及影响其生存的因素。在提高他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学生们了解到去茱萸峰的道路又名叠彩洞,是修武人民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自我,宁可干死、累死绝不困死,花费十年时间坚持开山凿路的现代版愚公精神的真实写照。郭麦旺、张有辰等一大批开山英雄为了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郭麦旺曾被周总理接见,当年专家对修此路都毫无头绪,土专家张有辰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不断地勘测,设计出这条既不破坏景观环境,又方便出行的道路。研学导师告诉学生们叠彩洞这条路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每逢雨过天晴这条线路就经常有云海奇观,这是因为云台山的山谷地形优势造成的。沿途经研学导师讲解学生们还看到了珍稀植物太行花,以及天然形成的仙人指、帆船、宝塔、旗帜、三秀石、佛龛、睡佛等形态各异的象形石。
来到茱萸峰首先映入眼帘的王维的汉白玉象,他们得知千古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诗人登临此峰思乡写下不禁肃然起敬。封顶是道教景观玄帝宫被道教信徒称为“北顶”,和武当山称为“南顶”相对应,里面供奉着真武大帝。登上茱萸峰要走1667个台阶,沿途经过药王洞,千年红豆杉依然葱绿,里面供奉着药王孙思邈,云台山中药材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孙思邈常在此采药炼丹。学生们不畏艰辛终于登上这1297.6米的封顶,他们站在封顶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在去凤凰岭的游览线路上,看到了被黄帝封为陶圣的宁封子墓,他是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公祭的“陶瓷三圣”之首。凤凰岭上有两棵千年五角枫树,一雌一雄,被誉为是千年凤求凰。位于凤凰岭上的重阳阁,始建于唐初,时为全木结构,元末明初毁于战火,原址仅存阁基。现阁为零二年底依古县志所载原貌复建而成,至零三年九月竣工。唐代大诗人王维入云台山访友之时,适逢重阳,登阁临远,思念亲人之情油然而生,遂在重阳阁上题下了千古绝句,茱萸峰与重阳阁因而得名。
有一种课堂叫做户外参与,有一种学习叫做亲身经历,校外研学活动让学习变得更加自主和灵活,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研有所学,学有所成,相信他们会将所学知识与感悟融入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进一步努力提升自我的同时让青春在研学中绚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