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科技游海洋,扬帆起航育人才
——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携手乐海小学举办集美区第十四届海洋科技节
为了培养学生对海洋科技的兴趣,推动科普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并激发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未来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12月27日下午,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负责人张朝霞老师带领“翱翔之翼”志愿者团队走进集美区乐海小学,举办了主题为“乐海小学海洋科技嘉年华暨校家社海洋科普亲子游园”的厦门市集美区第十四届海洋科技节。
活动伊始,一场感染力极强的朗诵《我的所爱在海洋》拉开序幕,随后嘉宾们为海洋科技与国防科普创新校、创新班揭牌。张朝霞老师作为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负责人及乐海小学科学副校长,发表了关于创新班的介绍性讲话。她阐述了在国家海洋战略背景下成立创新班的三个核心目标:培养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推动海洋科技与国防教育的融合、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集美区科协主席杨志伟随后发表了勉励讲话,从专业发展、综合素质培养和社会贡献三大维度,强调了创新班设立的深远意义。
开幕式结束后,乐海小学海洋科技嘉年华暨校家社海洋科普亲子游园活动正式启幕。在厦门大学志愿者的引导下,学生们体验了八个各具特色的趣味游戏和实验。例如,水下机器人操控体验让学生们近距离观察水下机器人的实验环境,了解液压系统原理及其工程应用;“走进海洋”活动让孩子们在制作海洋生物瓶的过程中,学习海洋生物知识,增强海洋环保意识;“娃眼看石头”活动让学生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学习区分地球的主要结构岩石,了解地球的悠久历史;“多彩水母辨认赛”则让学生们认识多种形态各异的水母,了解这些“水中精灵”;“弹跳泡泡实验”通过纤维织物手套弹起泡泡,让学生们在乐趣中学习表面张力的物理知识。
模拟潜水艇、海底火山爆发等实验不仅充满趣味,而且具有科普教育意义。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李海玲同学负责模拟潜水艇实验的操作讲解,她表示:“同学们对实验的热情超出了我的预期,这让我讲解潜水艇制作原理与操作方法时更加充满动力,孩子们实验成功后的喜悦笑容也让我印象深刻。”
此外,学生们还通过VR眼镜观赏了厦门大学科研人员在南海三亚等地拍摄的全景水下视频,仿佛亲身遨游海底世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秦智同学分享道:“许多小朋友对VR体验科考充满兴趣,在看到海底风光后都发出赞叹,这个过程中还能让他们了解海洋科学知识,我认为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一直致力于推动海洋科学文化的传播与科普教育的融合,充分发挥学科资源优势。本次由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主办的乐海小学海洋科技嘉年华暨校家社海洋科普亲子游园活动,让乐海小学的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近距离感受海洋科技的魅力、学习科普知识、掌握科学技能、提升科学素养,让海洋文化深入人心,让保护自然的意识生根发芽。立德树人、展望未来,期待在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的参与下,乐海小学海洋科技与国防科普创新班能够成为培养海洋科技创新人才的沃土,响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培育出海洋科技创新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