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至6日,由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联合河南省科协共同组织开展的“文明的烛火——中国科学文化探源河南行活动”成功举办。
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多名省内外专家学者走进郑州和洛阳,深入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科学文化场所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开展探访交流、讲座论坛等活动,探访古代科技文明之光。
12月4日,“文明的烛火——中国科学文化探源河南行活动”走进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12月5日,“文明的烛火——科学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举行
12月5日,“文明的烛火——中国科学文化探源河南行活动”走进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12月5日,“文明的烛火——中国科学文化探源河南行活动”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12月6日,“文明的烛火——中国科学文化探源河南行活动”走进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二级巡视员姚振清表示,“此次开展中国科学文化探源河南行活动,主要是为了积极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宣传阐释、活化利用、科学普及等工作。”今年以来,“文明的烛火”科学文化探源系列活动陆续开展,通过区域行、进校园等方式,为社会公众与高校师生广泛传播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阐述科学文化内涵,助力培育现代科学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
此次河南行活动,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教授、中国科技史学会建筑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刘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谭徐明,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尚智丛,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王星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刘海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共考古与对外交流室主任、研究员马俊才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们实地调研考察,围绕科学文化的起源、发展脉络、传播与交流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多方面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专家还从中国古代建筑、运河、冶炼、甲骨文、玉器等方面,对中原地区的科技文明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为探索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河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邓洪军表示,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科学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极为耀眼的地位。此次“中国科学文化探源活动”走进河南,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它提供了一个汇聚各方智慧、交流学术成果的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挖掘本土丰富的科学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科学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河南在守正创新中加快科学文化的建设步伐,为河南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注入源头活水,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和广泛的社会基础。
近年来,河南省科协高度重视科学文化建设,连续承办组织“中国科协—共和国的脊梁”,广泛开展重心向党、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全省巡展和科学道德学风宣传活动,积极组织“科学也有偶像”短视频征集、“科技支撑科学家精神主题歌曲征集”等系列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创新文化,推动科学文化传播与交流。
未来,河南省科协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方的合作,整合资源,搭建更多的交流合作平台,推进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硬实力的融合发展。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