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客户端上饶讯 12月2日,玉山县博物馆宣讲员走进双明中心小学开展“汉字的故事”文字科普活动,旨在加深孩子们对中华汉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玉山县博物馆宣讲员从左宗棠和孙星衍两位名家的对联入手,引出字体小篆(即秦篆),并说明其源流及特点;通过“甲骨文动画”展示,引导学生们观察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区别,思考什么是文字,什么是象形字;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生动的图文帮助学生了解文字的载体,带领学生们探索汉字字体的演变历程;以“车祸”中古人如何利用象形文字形象生动地记录事故,引出象形字的概念;运用视频“如果国宝会说话”,深入了解汉字的造字法,并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和“转注、假借”两种用字方法进行解释说明。
课程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扩大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也激发了他们对中国文字研究的兴趣。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是双明中心小学加强馆校共建,创新思政教育新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未来,学校将继续挖掘身边的馆藏资源,结合本校特色,不断推进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树立学生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