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油菜花海里漫步;夏季,去海边守候初升的太阳;秋天,走进稻作科普馆感受丰收的喜悦;冬日,在静而美的古镇和余华作品里的场景来一场相遇……
近年来,江南的宝藏小城浙江海盐,在绿水青山间吹起了一股“科普风”,借科普之力带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海盐县科协探索“村庄科普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积极成效。
日前,海盐“村庄科普话改革试点与探索”项目在2024年度全省科协系统科普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中,作了主要做法和初步成效分享。
科普无处不在。从脚下的栈道,到路边的一盏路灯或村口的停车场,在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绿色清洁能源融入在产业、交通、邻里等随处可见的生活场景中。以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乐居型未来乡村为目标,雪水港村正成为不折不扣的“低碳村落”。
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科普为特色,该村进一步将光伏、风能、柴改电等低碳资源与稻作、水果、米酒酿造等传统资源相结合,建成“一馆、一场、一站、一线”科普阵地。人们可以在“润物细无声”中走进科普,实现村庄科普化、科普常态化,切实提升居民科学素质,赋能共同富裕。据统计,今年1-10月,雪水港村开展各类科普培训活动50余场,受惠群众1800余人次,村庄科普游吸引外来游客4.6万余人次。
聚焦“一老一小”,让科普惠及更多人群。今年,结合得天独厚的科普资源,海盐县策划推出三条科普研学游线路,融入红色、历史、非遗、人文、美丽乡村、现代农业等亮点,挖掘科技、科创、科普资源,为县内外少年儿童开展农村研学活动提供方便和服务。比如丰山溢水·乡愁线结合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特色的非遗文化体验以及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基地,带领青少年探索农文旅融合的乡村发展新路径,感受海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越来越多科普讲师、科普志愿者正来到行政村(社区)开展“老年学堂”活动,以老年人群体为主要科普对象,运用课堂讲座、现场辅导等科普形式,带领老年朋友们学习医疗、食品安全、核电安全、手机使用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或进行滚灯制作、摄影、酿酒、写作等技能培训,“活到老学到老”切实提升老年人科学素养。
科普助力乡村振兴,让人才点亮乡村未来。在田野、在车间、在社区,本土产业人才也有了更多提升自身技能的机会。作为海盐县首个工业社区,智汇湾工业社区服务企业近900家,职工总人数约3.9万人。在这里,职工和企业都能在科普服务中,实现自我成长。
每周三、每周五,“三师”服务团将定时定点为园区企业开展相关知识科普为职工打造法律、税务、财务知识科普平台;在党群服务中心“智汇书屋”里,有全天候的科普知识阵地,满足周边企业及员工阅读和交流;同时社区也将路演空间、会议室以及咖啡吧打造成科普知识大讲堂,定期为园区企业和职工开展科普活动……“链式”科普工作机制,将职工、企业、社会三大科普对象通过驻点、入企、社会参与的科普形式有机串联起来,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全民科普氛围。
据了解,作为“浙里科普”创新示范试点,海盐“村庄科普化改革试点与探索”将于2025年全面完成。“在接下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海盐县将继续紧紧围绕试点工作要求,聚焦‘可复制、可推广、具有浙江辨识度’,在生态科普上创特色、统筹资源上再加力、品牌打造上更聚焦,确保村庄科普化改革试点与探索取得实效。“海盐县科协相关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