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主办,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科学传播团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交叉创新研究院、陕西省生态学学会等单位承办的“第七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分会场”在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成功举办。此次分讲坛邀请了复旦大学赵斌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原作强教授以及重庆大学杨永川教授,三位专家分别就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议题进行了学术报告。近30人参加了活动。
来自复旦大学的赵斌教授为师生带来了主题为《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知识和学习》的学术讲座。讲座中,赵斌教授深入阐释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其在教育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指出在教学里,个性化和规模化是一对矛盾,而AI在教育方面的最大潜力就在于实现个性化教育的规模化。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赵斌教授讲解了其利用自然语言,涵盖预训练、微调、强化学习等相关内容,还强调chatgpt并非搜索引擎这一要点。同时提到研究复杂性问题可借助计算机仿真,介绍了科学发现的第五范式、暗知识以及知识深度与广度促使知识壁垒产生等知识。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对讲座中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在接下来的研究生阶段如何更好的使用AI与赵斌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赵斌教授说到让大家不要被之前的学习思维局限,要扩宽自己的视野,多多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不用畏惧AI而要更勇敢地拥抱AI。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凭借其高空俯瞰、快速数据采集和高效监测的特点,无人机已成为生态学家们的重要工具。西北工业大学原作强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无人机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讲座,为同学们科普了无人机在生态学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此次讲座不仅让学生们对无人机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情。
重庆大学杨永川教授以西安古观音禅寺的古银杏为引入,生动展现了中国古树的悠久历史与文化价值。他还带领听众“走访”了腾冲银杏村、古水杉林等著名古树群落,用丰富的案例勾勒出中国古树的独特魅力。报告中,杨永川教授详细介绍了我国古树的物种分类、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特征,并讲解了古树得以长期存留的生态机制。他将古树视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强调了古树在生态、文化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分享古树保护实践经验时,杨三教授重点分析了长三角汉族聚居地区与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保护模式。这些案例展现了不同文化与生态背景下的古树保护策略和成果。他也直言当前古树保护面临挑战。此次报告内容深入浅出,案例丰富,既拓宽了听众的学术视野,也引发了大家对古树保护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