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科普中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深潜”三十年为国铸重剑(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巡礼)从1957年到1986年,从34岁到63岁,黄旭华与老家亲人神秘“失联”30年。实际上,对当时任何国家,有关核潜艇的一切都是核心机密,黄旭华和他年轻的“战友”们,很难拿到一点点关于核潜艇的现成技术资料。黄旭华如获至宝,研究者们把玩具拆开、分解,兴奋地发现,玩具里密密麻麻的设备与他们构思的核潜艇图纸基本一样!核潜艇上的设备、管线数以万计,黄旭华要求,每个都要过秤,几年来天天如此!”1988年初,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将按设计极限,在南海开展深潜试验。也难怪战士们心情忐忑,因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失事, 160多人葬身海底。
战士 核心机密 核潜艇 深潜 玩具
2017-12-26
会议期间,发际线有些后退的王晓宇和头发发白的王敏穿行在中外核聚变专家之间,风度翩翩地与大家握手寒暄,俨然已经成为了独当一面的中国核聚变人。冲向“领跑”如今,时间进入中国正式加入ITER计划的第十个年头,王敏的头发白了,王晓宇也戏称自己“已经老了”,这些“年轻的元老”成为中国核聚变事业的中流砥柱。”而随着中国在受控核聚变领域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在参与ITER计划的同时,中国也正在筹建自己的核聚变实验堆CFETR。会上国际核聚变专家联合发表《北京聚变宣言——支持中国聚变能源发展》,支持建设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前不久,科技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出版了一本《中国正式加入ITER计划10周年纪念文集》,参与该计划的老、中、青核聚变人每人都写了一篇感言。
ITER计划 中国 核聚变实验堆 热核聚变 王敏
勇于创新从“0”到“1”没有不可能九年兢业铸箭, 3000多个日日夜夜,刘立东负责和参与“长七”火箭研制过程中76项地面试验工作,带领小团队完成1200余份文件编制和晒蓝,下发图纸和模型47套,为“长七”火箭的发射成功作出突出贡献。在“长七”火箭的研制过程中,刘立东敢于创新,提出我国首个全三维数字化设计火箭的总装出图实施方案,打通了火箭三维设计—总装链路,大大提高了研制效率。”刘立东认为,全三维数字化设计要真正应用起来,就要面临制定一套适合火箭研制的流程管理办法和标准体系,而这也成为了刘立东必须要攻克的堡垒。此外,我也希望能够促进航天事业的商业化发展,提高火箭发射的成功率和可靠性,畅想着有一天能够搭乘自己设计的火箭遨游太空。
刘立东 创新 发射 图纸 数字化设计
怀着求学期间沉淀多年的航天梦,刘立东开始参与“长七”火箭结构总体设计工作,这一“战”跨越九年, 3000多个日日夜夜,刘立东埋首铸箭,待到“长七”火箭奔向苍穹时,才坦言终于交出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长七”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具备近地轨道13.5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5.5吨的运载能力,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或太阳同步轨道有效载荷,将承担载人航天货运飞船等发射任务,未来也可以承担商业航天和国内其它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刘立东介绍说,研发“长七”火箭是基于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二期考虑,二期要发射货运飞船,“长七”火箭就是针对此而配套的一枚新型火箭。
刘立东 发动机 发射 推进剂 航天
1969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破冰船在上海求新船厂建成,该船名为“海水101”。那么,为什么破冰船能够破冰?破冰船为什么能破冰呢?破冰船同其他船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它的船体结构特别坚实,船壳钢板比一般船舶厚得多。破冰船遇到冰层,就用翘起的船头压上冰面,靠船头部分的重量把冰压碎。有时,破冰船会遇到更厚更结实的冰层,当破冰船压到冰面上时,冰层并不破裂,而只是往下沉陷,使破冰船搁在冰上,船身夹在中间,即使开足马力也不能动弹一步。为了使破冰船能够自己摇摆,在船中部沿着两舷设置了摇摆水舱,它一方面可储藏锅炉用水和食用淡水,一方面在舷部受损伤时,可以保护船体不致漏水而下沉,第三个作用就是帮助破冰船摆脱困境。关键词:破冰船。
上海求新船厂 侧向 冰层 冰面 摇摆
中国武器 余额 大事 科技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