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科普中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语义网络模型又叫语义记忆的层次网络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A.实验过程:向被试呈现一些简单的陈述句,如“金丝雀是鸟”、“金丝雀是动物”、“金丝雀是金丝雀”(他们之间的区别是语义存储水平上的不同),句子每次只随机呈现一句。实验结果:结果发现,被试判断“金丝雀是金丝雀”比判断“金丝雀是动物”时间更短,判断“金丝雀是鸟”比判断“金丝雀是动物”的时间更短。实验结论:“金丝雀是动物”句子中的动物与金丝雀相距两个层级,会出现距离或者是范畴大小效应,即“金丝雀是鸟”比“金丝雀是动物”的判断时间要快。该模型可以通过“范畴大小效应”来得到验证,但无法解释“熟悉效应”“典型性效应”以及“作出否定判断时反应反而快”的现象,而且缺乏概念间的横向联系,从而限制了其表征和加工能力。
介绍 反应 句子 图 横向联系
2017-12-27
个体对某一事物的情绪体验一直保持在某一水平的心理状态。个体在幼稚期的情感特点是依赖性、自我中心,对能够满足其需要的对象投注情感。但是,如果上述自我中心式的强烈依附的情感作用一直不变,不能适应成人后的生活,就会产生情感固着。弗洛伊德认为,固着(fixation)是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及习惯反应的刻版化。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认为,神经症就是因为情感固着以及精神交互作用而引起的。由于对某一事物存在精神拮抗,对它的感觉或情绪过度注意,导致这种感觉或情绪变得更加敏感,反过来又加强对这种感觉或情绪的持续注意,由此产生精神交互作用,使得感觉或情绪一直固着在该情绪上。
介绍 反应 弗洛伊德 情感 情绪
迷津学习是一种动作学习和空间定位学习。迷津学习便于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用来研究动物及人类动作和空间定位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特点和个体差异。最早用迷津研究大鼠认知学习的是托尔曼(Edward Tolman)。在他看来,老鼠在复杂迷宫中跑来跑去学到的不是一连串左转和右转的反应,而是发展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一种迷宫布局的心理表征。1据此,托尔曼提出,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在此实验中,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出现,只不过为表现出来,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潜伏学习。潜伏学习的事实也证明学习并不是S-R之间的直接联结,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区分 地图 奖励 奖赏 学习
兰登竞选主题为“小政府”口号为“挥霍浪费的人必须离任”“我们应该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务”罗斯福竞选主题为“扩大内需”口号为“在我们能够平衡联邦政府的预算之前,必须先平衡美国人民的预算”。绝大多数观察家认为罗斯福将毫不费力的获胜,而《文学文摘》(literary Digest)杂志根据大约240万人参加的一次民意测验预测,兰登会以57%对43%的优势获胜。1、取样方法:邮寄1千万份问卷,回收420万份,但调查对象是从电话簿、汽车车主的登记资料以及选举人的登记名单中选取。2、抽样偏差:取样中包含过多的富人,而该年贫富间选举倾向相距极大。以芝加哥为例,问卷寄给1/3的登记选民,回收的20%的问卷,其中超过一半宣称将选兰登,但选举结果却是罗斯福拿到2/3的选票。
取样 抽样 文摘 民意测验 竞选
可逆图形是一种特殊知觉刺激,是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觉组织之间“自发”切换的刺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逆图形的转换可以由知觉者有意识地控制。可逆图形与人的知觉选择性有关。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这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都进行反映,而是选择一个或几个刺激。这些被选择的刺激就是知觉对象,其他没有被选择的就成了知觉背景。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此时的知觉对象可以成为彼时的知觉背景,而此时的知觉背景也可以成为彼时的知觉对象,它们之间是可以不断发生对换的。
切换 刺激 加工 反映 可逆
意志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只有人类才能预先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动物虽然也能够作用于环境,甚至有些高等动物表现出某种带有目的性的行为,但从根本上讲,它们都未能上升到自觉意识水平。从意志的自觉目的性上来讲,只有人的心理才有意志过程,只有人类才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
克服 冲突 回避 意志 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