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科普中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某人遇到一只熊,由视觉感官引起的冲动(刺激)经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处,在此更换神经元后,同时发出两种冲动:一是经体干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达到骨骼肌和内脏,引起生理应激状态。此时某人的大脑中可能出现两种意识活动:第一认为熊是驯养动物并不可怕,因此大脑即将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并转而控制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使活动状态受到压抑。其二,认为熊是可怕的,大脑解除对丘脑的抑制,使植物神经系统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的应激生理反应,并采取逃跑的行动,产生了恐惧,随着逃跑的生理变化的加剧,恐惧的情绪也会加强。
丘脑 传送 内脏 反应 大脑
2017-12-27
以实验动物在新奇环境之中某些行为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反应实验动物在陌生环境中的自主行为与探究行为,以尿便次数反应其紧张度。实验装置由旷场反应箱和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系统两部分组成。大鼠旷场反应箱高30~40 cm,底边长100 cm,内壁涂黑,底面平均分为25个4 cm×4 cm小方格,正上方2 m处架一数码摄像头,其视野可覆盖整个旷场内部。观察一定时间后停止摄像,观察时间可根据实验拟定,一般为3~5 min。根据计算机软件设计不同可观察的参数不同,如单位时间内动物在中央格停留时间,某一肢体越过的格子数为水平得分(crossing),后肢站立次数为垂直得分(rearing),修饰次数,尿便次数。3)两次实验之间清洗实验设备,以免上次动物余留信息影响下次实验结果。
反应 实验室 实验设备 摄像 方格
两可图形是指人在识别图片时,由于选择知觉的目标和背景不同,会将同一张图看成不同的内容。
一张 两可 具有 图片 看成
言语知觉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语言的知觉,是一种范畴性的知觉。对于书面语言的知觉, 20世纪20年代周先庚曾作过研究,以后许多心理学家又对汉字的结构、字形、字体、笔画省略、变化等对言语知觉理解的影响作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对言语的知觉有“材料驱动”和“概念驱动”两方面的影响。对言语的知觉要以对字词和句子的知觉为依据,这就是“材料驱动”。但日常言语活动的特殊性在于,语字和语音不会是一个个孤立呈现,而是处在言语的连续活动之中,所以自下而上的从知觉水平到语义水平的加工必然与自上而下的语义水平贯彻到知觉水平的加工结合起来,使得言语知觉的过程不是生物性地被动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
书面语言 周先庚 影响 材料驱动 概念驱动
在出生24个月左右时,幼儿的语言学习进入双词语期,越来越多地使用双词构成的句子(例如妈妈鞋、汽车走、多饼干)。这种语言的早期形式主要由名词和动词构成,也遵循句法规则,话语中的词汇都按照语意顺序排列,这点也雷同于电报1。当布洛卡区(语言中枢机制之一)受损,有些病人不能使用代词、连词,不能处理动词的变化,不能使用复杂的句法结构,他们的话语是一种吞吞吐吐、电报式的语言2。
使用 动词 句法 排列 洛卡区
本能欲望寻找替代对象的过程是一个层层转移、不断妥协、逐步向上(升华)的过程,因而最终的替代对象与原初对象之间就会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越小,或者说替代对象与原初对象越接近,满足感就越高,所以人在本能上总是渴望获得最接近原初对象的替代性满足。
分析 升华 向上 妥协 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