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我是科学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们总是认为记忆是保留诸如“我是谁”一类重大信息的方法,但却很少想到遗忘对于身心健康的意义,无论我们忘记的是那些不堪回首的陈年旧事还是每日无足轻重的鸡毛蒜皮。 尽管“遗忘”可能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如同家常便饭,但究竟我们是怎么忘记的,导致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细胞机制、大脑回路,却一直鲜为人知。但是心理学家正在逐渐揭开遗忘的秘密。
遗忘
2019-02-14
2018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这一年,又有哪些人对科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令人印象深刻呢?就在昨天(12月19日),《自然》评选出了“2018年度十大人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新鲜出炉的“风云榜”上都有谁吧!
年终盘点
折衷鹦鹉( Eclectus roratus )总在干这样一件事情:在孩子中选择一些留下来。情势艰难的时候,这种鸟会杀死自己子女中的雄性幼鸟。这种“性别灭绝”在人类之外的其他社会中很罕见,不过这一行为可能真的会有助于这种鹦鹉的生存。
鹦鹉
南京大学姜宝玉领衔的科研团队,在两块蛙嘴龙(anurognathids)化石上发现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毛发结构,且其中许多类型的毛发结构和恐龙及鸟类的相似
翼龙
一说起工业区,人们总想起灰蒙蒙的烟囱,成堆的工业废渣,源源不断排入河流中的污水……而说起动物保护区,想到的则是云雾缭绕的森林山区,国家公园的大峡谷和瀑布或一望无际的草原……这二者似乎是丝毫不相干的。然而,谁能想到,人迹罕至的工业园区竟然成了让一些野生动物流连忘返的伊甸园。
动物保护
英国的研究团队通过在野外设置红外相机,在切尔诺贝利禁区捕获到了一系列令人倍感意外的画面:相机镜头里络绎不绝地出现了欧洲獾、欧亚河狸、欧亚猞猁、灰狼、狸、赤鹿、赤狐、狍以及野猪等动物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