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1.病毒病。病毒病是萝卜的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发生普遍,夏秋季发病重,一般病株率10%左右,严重时发生率30%至50%。症状:病株生长不良,心叶表现明脉症,并逐渐形成花叶斑驳,叶片皱缩、畸形,严重病株出现疱疹状叶。染病萝卜生长缓慢,品质低劣。病源:其病源有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萝卜耳突花叶病毒
传播途径 发生规律 流行因素 病毒病 软腐病
2017-07-15
霜霉病,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褪绿小黄点,叶背面呈水浸状,发病中期,叶片病斑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到7毫米,淡黄色至黄褐色,病害严重发生时多个病斑连在一起,导致叶片变黄、干枯,颈部在发病时出现黑褐色不规则状斑点,根部受害部位表面发生灰褐色和灰黄色稍凹陷的斑痕,贮藏时极易发生腐烂。
发病原因 叶片 根肿病 气体传播 炭疽病
南方危害较重,小菜蛾主要危害萝卜、甘蓝、花椰菜、油菜、青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初龄幼虫仅能食取叶肉,留下表皮,叶片上形成透明的斑块。3到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华北地区每年发生4到6代,合肥每年发生10到11代,广东20代。小菜蛾在北方于5到6月份及8月份呈两个发生高峰,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以3到6月份和8到11月份为次高峰期。此虫害秋季重于春季,蛾的发育适宜温度为20到30摄氏度。
小菜蛾 斜纹夜蛾 菜青虫 萝卜蚜
菜螟,成虫为褐色至黄褐色的近小型蛾子,体长约7毫米,翅展16至20毫米,在日平均温度24摄氏度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67%时有利于菜螟发生。农业防治,深耕、翻土、清洁田园,消灭部分越冬幼虫,减少虫源。化学防治,可采用40%氰戊菊酯乳油6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2.5%联苯聚酯乳油30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到3次。
地蛆 小地老虎 菜蝽 蛴螬 黄曲条跳甲
综合防治的特点,从生态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合理利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它不是许多防治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综合,而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综合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生物防治、物理及生化诱杀技术和科学用药等,逐渐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禁用农药
萝卜的采收期要根据品种、播种期、植株生长状况和收获后的用途而定,当肉质根充分正大,叶色转淡并开始变成黄绿色时就可随时采收,供应市场。例如,冬春萝卜、夏春萝卜主要是春夏季补淡蔬菜,当肉质根横茎达5厘米以上,单根重0.5千克左右时就可根据市场行情随时采收。采前要求,为确保萝卜产品的食用安全,采前10到15天禁止施用任何农药,为便于采后运输和贮藏,采收前一周停止浇水。
运输 采前要求 采后处理 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