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科普信息化建设2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5年获该校理论物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加入九三学社,2008年入选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2017-09-25
我国“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中,合作主持了遥感工程专项,建立了遥感技术基础设施,推动了其应用。自1986年起,系统的研究了我国遥感监测自然灾害技术系统,提出并建立的自然灾害实时监测的遥感信息“机—星—地”实时传输系统成为我国突发性灾害监测的重要手段,曾列为“八五”科技攻关十大世界领先成果之一。他的这些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部委特等、一等奖。
参加我国航天事业创建,主持研制我国第一代防空导弹制导雷达。参与我国通信、气象、导航、遥感等应用卫星和载人航天及探月工程的研制,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永春,博士,2000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环境保护专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理事兼宣传外联组组长。主要从事月球与行星地质的研究,在月球和火星土壤、行星资源就位利用、行星表面环境、月球与深空探测科学目标与未来发展战略等领域有新的认识与理解。
在当今这个世界,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我们没有独立自主地进入空间的能力,就好像大航海的时代,我们不能造船一样。一直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工作,历任箭体结构室副主任、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室副主任、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等职,在型号中历任主管设计、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火箭总设计师。
史蒂文·温伯格(英语:Steven Weinberg,1933年5月3日-),生于纽约,美国物理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