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包详情
科普视频 | 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科技治沙筑牢绿色屏障
来源:人民网科普
走出干旱的误区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吴波:沙漠里应该大面积植树造林吗?
来源:科学辟谣
吉林省科技馆-沙漠旅行
来源:吉林省科技馆
走得进,出不来?这群科学守望者,在“死亡之海”建设世界最长沙漠公路
来源: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防止沙漠化 | 数字馆看展品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馆
防护林:沙漠化的天然克星
来源:滨海科技馆
科普一下 | 现实中的“沙漠鼠”也能用耳朵收集水吗?
来源:科普时报
【智惠农民】沙漠也能种水稻养螃蟹?看陕西榆林无定河流域致富新实践
来源:光明三农
易志坚:使沙漠变良田?他做到了
易志坚:使沙漠变良田?他做到了
来源:科普中国资源服务号
【科普中国】干旱的类型
来源:科普中国资源服务号
【科普中国】干旱预警和应对方法
来源:科普中国资源服务号
6.17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来源: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旱生植物:不灭的沙漠生灵
来源:科普中国
小麦饱受干旱之苦?转基因抗旱节水小麦点亮绿色希望!
自公元前3000年左右,最早在黄河流域就开始种植小麦。
来源:光明三农 2023-05-16 08:20:57
多肉植物为什么能耐干旱?
植物为什么能耐干旱?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2023-07-12 09:24:27
【智惠农民】比恐龙还古老的这种植物,究竟如何成为干旱环境中的“巨无霸”?
一个花序40斤!世界上最大的草本植物到底有多夸张?它就是——旅人蕉。它的神秘之处在何?又有哪些“奇迹”般的特征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旅人蕉的神秘面纱,探索它的生长奥秘。
来源:光明三农 2023-11-01 07:21:07
每周科技串讲丨沙尘对干旱气候影响几何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黄建平教授课题组完成的“沙尘对我国西北干旱气候影响机理的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是对我国西北地区半干旱气候变化观测研究的集体成果。
来源: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2023-11-20 10:36:21
沙漠勇士——胡杨
在荒原戈壁中,在丝路驼道旁,总能见到胡杨傲然屹立,独领大漠风华。四季更迭,轮转而回,这倔强的生命,守望在亘古沧桑的热土上,不死、不倒、不朽,一如沉默无语的丰碑,守护着身下的浩荡沙海。
来源: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2023-11-14 11:27:53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 防沙治沙作用大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东南部,有一座海平面下95米至海平面下76米的沙漠植物园,是全世界唯一一座位于海平面以下的植物园。
来源: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2023-11-19 16:32:07
沙漠里的“人参”,汉代就被点赞的“白杆杆”,居然能应对沙尘暴?
肉苁蓉,又名苁蓉,俗称大芸,又被称为“沙漠人参”,为列当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
来源: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2023-11-20 07:52:18
中国治沙 把沙漠变绿洲
中国治沙,绿富同兴,昔日黄沙披绿装,群众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
来源: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2023-07-13 09:56:15
大名鼎鼎的沙漠“救命树”,更是绿色“增氧泵”
仙人球以其独特的形态、强大的生命力和多样的价值,成为了广受人们欢迎的植物,同时也为我国的绿色生态,贡献了一份积极力量。
来源: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2024-01-15 07:18:36
中国是如何治理荒漠化的?丨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科普中国对荒漠化的治理。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2023-06-17 10:28:23
科普图解|科技助力荒漠化防治 共护绿水青山
6月17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长期以来,我国采取了一些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在荒漠化防治上,中国创造了荒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生态奇迹。
来源:人民网科普 2023-06-17 16:08:35
小小菊芋成荒漠化治理能手
菊芋在防沙治沙、盐碱地改良、重金属吸附、矿山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来源: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2023-11-15 16: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