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光明使者:白钨矿
来源:石林石得利地质博物馆上传时间:2025-10-20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神农尝百草(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而在化学界,也曾出过一位这样的猛人——瑞典化学家卡尔·舍勒,这位著名化学家经常废寝忘食地进行科学实验,却唯独不忘“食用”自己的实验产物,甚至包括号称“化骨水”的氢氟酸。


化学界的“神农”——舍勒(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舍勒一生中发现了30余种新物质,其中有一种矿物就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这种矿物叫做白钨矿。1781年,舍勒在分析这种沉重矿物时,从中识别出一种新的酸性物质,他意识到这种物质来源于一种未知的元素。后人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姓氏Scheele,将这种矿物命名为Scheelite。

我馆收藏的白钨矿标本
白钨矿是一种晶体呈金字塔般的四方双锥形,外观与常见的方解石有些相似的矿物,通常呈现暗淡的灰白色或黄褐色,在矿物中,并不是特别耀眼的存在,然而,看似平平无奇的它,在紫光灯照射下,会发出美丽的浅蓝色荧光。

白钨矿具有发光性(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这种会发光的矿物,成为了照亮人类文明进程的光明使者。因为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钨酸钙,是提取钨(W)的重要来源,钨就是舍勒曾经意识到的未知元素,在两年后的1783年,由西班牙科学家德卢亚尔兄弟首次分离并命名。与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光源——电灯紧密联系在一起。


钨(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十九世纪末,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电灯,人类第一次用电驱散了长夜。然而,碳丝太脆弱,亮度不足,且无法承受高温,寿命短暂,因此人们不断寻找更明亮、更耐用的材料。最终,科学家把目光锁定了钨——自然界中熔点最高的金属,熔点高达3410℃。这种特性意味着,当电流通过时,钨可以变得白热化,发出耀眼的白光,而自身却不会熔化。

钨的熔点高达3410℃(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不过,从发现钨的潜力到制造出第一盏实用的钨丝灯,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因为钨的质地坚硬却易碎,难以加工。直到1906年,美国通用电气的科学家库利奇攻克了难关,成功地将粉末状的钨冶炼、拉伸,制成了坚韧且富有延展性的钨丝。这一突破性的发明让钨丝灯泡迅速取代了碳丝灯泡,成为世界的主流光源,真正将高效、稳定的光明带给了全人类。可以说,每一盏钨丝灯泡里,都跃动着从白钨矿中提炼出的钨的身影。


钨丝灯泡(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钨工业的牙齿由于硬度高、密度大、熔点高,除了点亮世界,钨还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钢材、合金的加工制造行业,生产诸如钻头、火箭喷管、发动机等高耐磨、高热强度配件,被誉为“工业的牙齿”。


钨合金可用于制造火箭发动机点火管(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伟大的科学进步,常始于对平凡事物的好奇与探索,以及不断的实践探究。从不起眼的矿物到改变世界历史的重要金属原料,白钨矿不仅承载了一段科技发展史,也是人类智慧将自然馈赠转化为文明之光的极好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