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从高精尖设备的研发,到对深海、外太空等极端环境的大胆探索,每一项革新与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新型先进材料的支撑!“逆天改命”新材料系列文章将聚焦那些材料中的“叛逆者”。它们借助科学家们的巧妙设计以及前沿技术的加持,彻底改写了自身的一些固有特性,从而打破命运的枷锁,以全新的姿态,肩负起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未来的重任!
提起用木头造的东西,大家会立刻想到什么呢?是古代的马车、建筑、弓弩……还是古朴的木制家具和实体书本?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木头都是一种逐渐淡出主流视野的古老材料,它似乎与日益逼近的“万物智联”的时代格格不入。
至于什么才是现代生活的代表性材料?玻璃、塑料以及各种高性能合金或许都是更受大众认可的答案。
透明木头上保留的若隐若现的木纹能增加美感(图片来源: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Hu的团队)
然而,这个情况可能就要改变了。一些科学家正试图通过“魔改”木头,来为它“逆天改命”!有人让木头变得透明和坚韧,使其可以取代玻璃和塑料;另一些,则让它“抓住”了激光,制造出一种全新的照明材料。
看似平平无奇的木头,似乎正要改写未来材料科学的格局。
古老材料焕发“第二春”
你知道吗?木头曾是人类文明中泛用性最强的材料。在农耕、军事、建筑、文化等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到农具、家具和书册,大到战车、宫殿、巨型器械……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甚至于在二战时,大量采用木制材料制作而成的“蚊”式轻型轰炸机仍可以凭借其优良的性能,与同时代的诸多“金属对手”较量。
二战时的木制“蚊式”轰炸机,因为性能优良被誉为“木头奇迹”(图片来源:维基媒体 Chris Woodrich)
然而后来,随着越来越多高分子材料的“崛起”,木头逐渐“失宠”。与此同时,一些被广泛应用的现代材料,其实也存在不少缺点。
比如,玻璃虽然透光性好、耐磨、化学性质稳定,但其抗冲击能力较弱,一旦碎裂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经过强化的“钢化玻璃”或“防弹玻璃”则要么因其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存在“自爆”风险,要么成本过高、重量过大……所以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一直希望能找到性能更优的替代材料。
钢化玻璃依靠制造“应力差异”提升强度,却可能在特定条件下“自爆”(图片来源:央广网)
直到大约30年前,一位德国的植物学家在研究木头的内部结构时,意外造出了“透明木材”。此后,来自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以及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团队,则是通过“实打实”的改造,让这种新材料逐渐走向了应用舞台。
两步走的“魔改”手术
木头是由无数个微小的中空管道(细胞)组成的,像一把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吸管。而将这些“吸管”粘合在一起,并赋予木头棕褐色泽的,是一种叫做木质素(lignin)的物质。
为了让木头变透明,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两步走的“改造手术”。首先,他们要为木头去除“色素”。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化学漂白或直接移除的方式,把木质素这个“色素胶水”给处理掉。
研究人员用氢氧化钠等化学品对木材进行初步处理(图片来源:Advanced Materials)
完成这一步后,木头会变成一个乳白色的、由中空细胞构成的“骨架”。在这之后,研究人员需要向其中填充“透明胶”。
被移除了木质素的木头骨架依然是不透明的,因为它内部中空的细胞内充满了空气。光线在穿过细胞壁和空气时,会因为“折射率”的不同而发生散射,所以我们看到的会是一片模糊的白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会向这个骨架中,注入一种特殊的环氧树脂。这种树脂的折射率,与木头细胞壁的折射率几乎相同。当它填满了所有的中空管道,光线就能相对顺畅地穿过木头,从而让木头奇迹般地透明起来!
为了让成品“透明木头”的透光率足够高,它的厚度必须足够薄,通常不到1毫米,也有团队因为应用方面的需要,在尝试制作接近厘米级的成品。
尽管厚度有限,但木头中由细胞所形成的坚固蜂窝结构依然可以保证足够的强度!不要小看这种微小的木纤维,它的强度甚至可以与最优质的碳纤维媲美。
研究人员表示,加上树脂后,透明木材在诸多性能指标上超过了塑料和玻璃,它坚韧无比,难以被摔碎,在抗压、抗冲击等的性能测试中,透明木材比透明塑料(如有机玻璃)强约三倍,其韧性比玻璃高约十倍。
处理前后的“木头”透光性对比(图片来源:Advanced Materials)
研究“瓶颈”激发灵感,造出新光源
“透明玻璃”若被造得太厚,则可能导致在其中散射的光线过多,从而影响整体透光率。此外,如果填充材料的光折射率与细胞壁的匹配度不够,也会对透光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就有人开始考虑,既然将木材做得完全透明如此困难,不如干脆换个思路!
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的唐启恒团队于是不再寻求去消除“魔改木头”中的“雾”。相反,他们要想办法加强它,利用它!
团队经过对比,选取了细胞壁薄、孔隙大的轻木作为基础材料,并将其加工为圆球,使其可以自然、均匀地向四面八方散射光线。
接着,研究人员将木球置于亚氯酸钠溶液中,在90°C下蒸煮48小时,去除了木质素,只留下一个由纤维素框架构成的白色、多孔的“三维骨架”。
最后,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深度净化与溶剂置换,在除去先前步骤所留下的化学残留后,利用有机溶剂(如乙醇)置换出了木材微孔中的水分。直到木球完全干净后,他们又利用真空箱抽真空,让光学透明的环氧树脂充分渗入木材的每一个纳米级孔隙,然后通过紫外线或加热使树脂固化!
通过除木质素、深度净化、树脂填充等工艺,让木头“脱胎换骨”(图片来源:林苑科普)
最终的成品,直接使雾度提升至 90% 以上。用激光照射时,光线会被木头内部的无数纤维反复散射,使整个木球成为了一个明亮且能均匀发光的“灯泡”。
它不需要借助荧光粉来进行“光转换”,在理论上,能量损耗会更小,也比LED更高效。。未来可能被应用在科研探索、国防照明等领域。
新材料在理论上拥有更高的发光效率、更低的发热量(图片来源:林苑科普)
更“聪明”的木头:会调光、能隔热
透明木材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玻璃替代品”,研究人员看重其高强度、高韧性、隔热性良好的特点,正在积极拓展透明木头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如今这个智能设备无处不在的时代,这种材料很适合被用在触摸屏上。事实上已经有商业公司在开发用于汽车仪表盘、广告牌等产品的触摸感应式木质屏幕了。
其次,在建筑装饰领域,比如天花板、智能窗等的制造中,半透明的木材也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材料。它可以让建筑内的光线变得柔和、均匀。
通过植入在通电后会变色的“电致变色聚合物”,研究人员还可以实现对透明木头透光性的智能控制。而若是向其中植入“相变材料”(通过固液转换来储存和释放热量的材料),则可以令这种透明木头在天热时吸收热量,天冷时再释放出来,实现对室内环境的“温度调控”。
最后,也有一部分研究人员试图利用从柠檬皮、橙皮里提取出的成分来合成生物基聚合物,用以取代石油基树脂,造出更环保的透明木头。
很多人的童年都有木制玩具作伴(图片来源:维基媒体 Gausanchennai)
经过来自世界多国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木头这种古老的材料似乎正走出“冷宫”,焕发新生,并有望重新融入未来的智能化生活。它可能会被应用于更耐摔的手机屏幕、更节能的控温建材、比LED更高效的新型光源……
现代科技的发展似乎总呈现“螺旋式”的循环,那些曾被“边缘化”的昔日主流材料,终将在黑科技的加持下,以一种更惊艳的姿态重新归来!
你期待这些“魔改木头”走入日常生活吗?你小时候有过哪些珍爱的木质物件?你或你的长辈们又是否对木制家具,有着特殊的情怀与青睐呢?
欢迎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作者:宋世超
审核:刘颖 张超 李培元 杨柳
审核专家:徐驰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