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抓实抓细基层党建知识33:基层党支部落实党务公开管理的实践路径
来源:科普健康一章锋上传时间:2025-10-10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抓实抓细基层党建知识33:基层党支部落实党务公开管理的实践路径

富源县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  章锋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基层党支部落实党务公开管理,以《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为根本遵循,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党员群众需求,构建“规范有序、务实高效、群众认可”的常态化公开机制。以下从公开内容、公开程序、公开形式、监督管理等核心维度,细化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公开内容,细化目录清单

党务公开需坚持“应公开尽公开、需公开才公开”原则,聚焦重点事项、动态调整范围,确保公开内容精准对接党员群众关切。

1. 聚焦重点领域,做到“公开不遗漏”

优先公开党员群众最关心、与切身利益最相关的事项,具体包括:

党组织重点工作:党组织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重要会议精神传达落实情况;

党员管理事务:党员发展(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到预备党员转正全流程)、党费收缴标准与使用明细、党员积分考核结果、民主评议党员等次、困难党员帮扶措施及成效;

党风廉政建设:支部纪检工作开展情况、党员违纪违规问题处理结果、小微权力运行规范(如集体资产处置、惠民资金分配等)。

2.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避免“内容一刀切”

根据阶段性工作重点更新公开范围,例如:

季度评先评优阶段:重点公开评先评优人员情况;

制度调整阶段:及时公开新修订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办法等,确保政策传递“不滞后”。

3. 实行分类分级公开,兼顾“保密与透明”

根据事项性质与受众范围,区分公开层级,避免“一锅烩”:

党内公开:针对党组织内部事务(如组织生活会情况、支部委员分工调整、党内评优推荐名单),通过党员大会、支部微信群、党员学习强国群组等渠道定向发布;

党外公开: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如评先评优结果、医疗救助基金发放名单、公益岗位招聘信息)向社会公开;

特定群体公开:针对流动党员,通过“线上党支部”“短信提醒”定向推送公开内容;针对少数民族群众,采用“双语公告”(如彝汉、藏汉双语)等形式,确保信息传递“无死角”。

突出重点。聚焦党员群众关切的重点事项,包括党组织决议执行、党员发展、党费收缴、组织生活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等。例如,将党员积分考核、民主评议结果纳入党务公开范围,确保“应公开尽公开”。

二、规范公开程序,强化流程管控

严格审核把关  建立“提出-审核-审批-实施-反馈” 闭环流程:

内容审核:由党组织书记、纪律检查委员会逐级把关,确保信息真实准确,涉及财务数据需经分管领导审核。

保密审查:对拟公开内容进行风险评估,分管领导严格审核,防止泄露党和国家秘密。

限时公开要求

定期公开:常规性工作按季度或半年公开。

即时公开:重大决策需在7个工作日内公开,确保时效性。

留痕管理。对公开内容、审核意见、反馈记录等资料立卷归档,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便于追溯核查。

三、创新公开形式,拓展参与渠道

线上线下融合

线下平台:设立固定公开栏。

线上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智慧党建系统(如云南“云岭先锋”APP)实时发布信息。

互动式公开

点题公开:设立意见箱、热线电话,根据党员群众需求补充公开内容。

民主议事:将党务公开与民主决策相结合,增强参与感。

四、健全监督机制,压实工作责任

内部监督

组织监督:党组织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将党务公开纳入党建考核,对未按时公开或虚假公开的严肃问责。

监督委员会:由分管领导负责审查公开内容的真实性、程序合规性,并向党组织会议报告监督情况。

社会监督

群众参与:通过公开栏设置群众参与监督电话,接受公众监督和建议,对反馈问题需在15个工作日内答复。

舆论监督:邀请新融媒体参与重大事项公开过程,对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或曝光,形成正向引导。

五、结合工作实际,增强公开实效

针对民族地区实践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可采用“双语公开”,提升公开的亲和力和可及性。

智慧化赋能依托地方智慧党建平台,建立数据共享、动态更新的公开数据库。

六、强化能力建设,完善保障体系

培训指导定期组织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学习《条例》及地方实施细则,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观摩等方式提升业务水平,强化责任意识和操作规范。

资源保障

经费支持:将党务公开工作经费纳入财务预算,保障公开栏维护、新媒体平台建设等需求。

技术支撑:与宣传部门合作,优化线上平台功能,确保信息安全和系统稳定。

七、小结。基层党组织: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公开,建立“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固定公开栏”矩阵,实现党务公开。通过以上路径,基层党支部可逐步构建“内容全、程序严、形式活、监督实”的党务公开体系,既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又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