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骨科常见病术后康复与日常护理
来源:徐斌医师上传时间:2025-10-05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守护骨骼健康,享受品质生活—骨病健康系列科普之9:

术后康复:一步步找回身体 “行动力”

记住 3 个康复原则,少走弯路

术后尽早活动,血栓自然躲远远

很多人觉得术后要 “躺平养伤”,其实错了!术后48小时内,患者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踝关节泵运动,即脚踝像“踩单车”一样上下活动。北京积水潭医院顾建明教授指出,髋关节置换术后,一旦麻药效果消退,患者应立即开始练习抬腿等早期活动,这有助于将血栓风险降低60%。

训练莫心急,循序渐进方为要

以常见的全髋关节置换为例,康复就像 “闯关”:

第 1 - 2 周:安心卧床休养,练习抬腿(将腿伸直抬至 15° 即可)、轻柔转胯(角度切勿超过 90°,否则关节易 “移位”);

第 3 - 6 周:拄着拐杖缓缓前行,脚无需完全发力(好似踩在柔软的垫子上);

第 6 - 12 周:拍摄 X 光片确认骨头愈合良好后,便可丢弃拐杖正常行走。

每个人不一样,方案要 “量身定”

对于骨质疏松骨折的老人而言,不宜过多站立和行走,重点应练习 “站稳防跌倒”。

不同手术,康复方法不一样

重点动作示范:

踝关节泵运动:每天 3 次,每次 20 下,就像踮脚尖再放下,能帮助血液流通;

使用助行器行走时,需将助行器置于脚前约20厘米处(大致相当于一个拳头的距离),先迈出受伤的腿,再跟进健康的腿,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避免前倾摔倒。

康复时这些 “坑” 别踩

防感染:伤口别碰水

术后伤口应保持干燥。若伤口出现红肿、流脓或发烧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 根据临床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约为1%,且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有些动作千万不能做

髋关节置换后 6 个月内,别把腿跷到另一条腿上(跷二郎腿)、别蹲下来系鞋带;脊柱术后别弯腰搬东西。

复查别偷懒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以评估伤口愈合情况、假体稳定性及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医生会通过X光片检查骨头的生长情况和关节位置是否正确。

日常护理:吃好、心态好、生活有技巧

吃什么对骨头好?

心情好,恢复快

许多患者在术后会出现焦虑情绪,担心自己“再也无法站立”,然而这种担忧实属多余。

可以用焦虑自评量表(网上能找到免费的),如果得分超过 50 分,就多和家人聊聊;

加入病友群,大家一起分享康复经验,比如脊柱侧弯的孩子可以参加 “成长营”,不孤单;

每日抽出15分钟进行腹式呼吸练习:用鼻子缓缓吸气,持续4秒,感受腹部逐渐隆起;随后用嘴巴慢慢呼气,持续6秒,有助于身心放松。

生活小技巧,省力又安全

1.正确的姿势很重要

起床时:先侧躺,用胳膊支撑身体坐起,随后将双腿缓缓垂至床边(髋关节术后患者切勿平躺后直接坐起);

就座时:选择高度稍高的椅子(至少 50 厘米,高度约至膝盖上方),保持挺直腰背,膝盖弯曲成 90° 最为舒适。

2.辅助器具怎么用?

调整拐杖高度时:拐杖的手柄应与胯骨突出部位(股骨大转子)保持同一高度,腋窝下方需留出 2-3 指的空隙,以免造成不适;

使用助行器时:适用于行走不稳者,使用时身体应保持在助行器范围内,避免前倾,以防摔倒。

本文以范例的形式简单的向大家科普了一下常见骨病术后的康复与护理概述,内容相对简单,旨在向大家说明术后康复与护理的重要性,自古就有“三分医、七分护”之说,现代医学模式又将康复融合到了治疗范畴,目的就是让患者疗效更好,尽可能的将患者的功能恢复到理想状态,具体治疗方案须遵医嘱,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同心,其利断金!为了广大骨病患者的加速康复,让我们共同努力。(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致谢原作者)。

参考文献

1.顾建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指南 [J]. 中华骨科杂志,2024, 44 (8): 481-488.

2.王宇。脊柱侧凸术后护理专家共识 [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3, 33 (5): 475-480.

3.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23 版)[J]. 中华骨科杂志,2023, 43 (12): 741-750.

4.骨科常见疾病家庭护理指南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护理部。

5.李娟。骨科术后心理干预专家建议 [J]. 中国护理管理,2023, 23 (7): 1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