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飞机上为什么要开飞行模式?真实原因是……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上传时间:2025-09-21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你是否曾在登机后,听到空乘人员反复提醒:“请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对于许多乘客来说,这已经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操作,却未必清楚其中的真正含义和必要性。明明手机只是一个看似普通的小设备,打开或关闭飞行模式,又能对飞机产生多大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飞行模式的科学真相。

什么是飞行模式?

飞行模式,也被称为“飞航模式”或“航空模式”,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所内置的一种无线通信功能限制模式。开启飞行模式后,设备会自动关闭其与外界通信的能力,主要包括蜂窝信号、Wi-Fi、蓝牙、移动数据和部分GPS功能。这意味着,用户在飞行模式下无法接打电话、发送短信或上网,但仍可使用本地功能,比如拍照、听音乐、阅读离线内容等。部分设备允许用户在飞行模式开启后手动打开Wi-Fi或蓝牙,以使用机上Wi-Fi服务或连接耳机,这种灵活性在近年来的设备更新中越来越常见。

飞行模式的设计初衷,正是出于对飞行安全的保护。虽然手机的信号在地面上运行良好,但在高空中却可能带来一系列无法预料的电磁干扰风险。尤其是在飞机起飞和降落这两个关键阶段,航空公司和监管机构更是将电子设备使用纳入严格管理,以确保万无一失。

手机信号真的会干扰飞机系统吗?

现代民航客机是一种高度复杂、依赖电子与无线系统协同工作的飞行器。它们配备了各类导航系统、通信设备、自动驾驶模块和飞行控制系统,依靠雷达、无线电信号、地面导航台、全球定位系统等手段来保持航线、识别方向、与塔台沟通以及监控天气和空域环境。这些系统的正常运作,对于航班安全至关重要。

而乘客随身携带的手机、平板等设备,在飞行中若没有关闭通信功能,会不断尝试连接地面基站,尤其是在高空信号微弱或无法覆盖时,手机往往会自动提高发射功率,以寻找连接点。这种行为不仅加剧设备能耗,还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干扰飞机上的敏感设备,产生电磁噪声,影响飞行员与地面塔台之间的通信质量,或使导航数据短暂异常。虽然这种干扰通常微弱且不易察觉,但航空系统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宁愿避免极低概率的风险,也不冒险忽视任何可能造成事故的细节。

事实上,航空界历史上曾有报告记录飞行员在飞行途中听到座舱无线电中出现异常噪音,甚至有过导航指示短暂偏移的情况,事后调查发现,往往与乘客未关闭手机通信功能有关。正是出于这种谨慎态度,飞行模式才被作为飞行安全的基本要求被普遍实施。

飞机上使用手机上网,安全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航班开始提供空中Wi-Fi服务,让乘客在高空中也能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甚至进行简单的社交互动。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既然可以联网,为什么还要开启飞行模式?答案在于,机上Wi-Fi的通信路径,并不是通过乘客手机直接与地面通信,而是由飞机自身的通信系统通过卫星链路或地面基站链路中继互联网信号,再通过机舱内部的Wi-Fi热点分发给乘客。整个过程中,手机只需以接收者的身份连接局域网络即可,无需发出高功率信号,也就避免了对飞机导航通信系统的干扰风险。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即便航班支持Wi-Fi服务,航空公司依然要求乘客将设备调为飞行模式,只是允许你在此基础上手动开启Wi-Fi功能。这种方式既实现了上网功能,又遵循了飞行安全的基本原则。

不开飞行模式真的有危险吗?

或许很多人会说:“我有时忘了开飞行模式,飞机也没有出事。”这种情况确实很常见,也说明现代飞机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开飞行模式就一定安全。这种心态属于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只是因为你幸运地没有经历事故,并不能证明那样的做法合理。

航空安全从来都是建立在“零容忍”的基础之上。即便干扰的概率极低,一旦发生事故,其代价是巨大的。因此,为了整架飞机数百名乘客的安全,航空公司宁可严格管理,也不容许任何一次不必要的试错。也正因为此,哪怕只是一个看似无害的手机,也必须在飞行中采取预防措施。

所以,下次你搭乘航班时,当听到广播提示“请将电子设备调为飞行模式”,请不要觉得多此一举。那只是你为这趟旅程、为身边乘客、为整个航班的平安,所能做出的一份微小而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