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医”说就懂丨痛风:关节的“隐形刺客”,疼起来真要命!
来源:科普中国上传时间:2025-07-18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疾犹如隐匿的“刺客”,时常会偷袭我们的关节,一旦发作,便以剧烈的疼痛让人刻骨铭心,它就是痛风。痛风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疾病,其发病率因地域而异,不同的国家、地区发病率不同。我国尚缺乏全国范围的痛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目前我国痛风患病率约为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多见,女性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痛风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尤其大量痛风石形成后,不仅影响美观,同时影响关节功能。了解痛风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通俗来讲,我们体内有一种叫嘌呤的物质,它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尿酸。人体尿酸的80%来源于内源性嘌呤代谢,20%来源于饮食摄入富含嘌呤或核酸蛋白食物。正常情况下,尿酸会通过肾脏、肠道排出体外。但当嘌呤代谢出现异常,或者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下降时,尿酸就会在体内积聚,形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就会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以尿酸盐结晶的形式析出,这些结晶容易刺激关节,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痛风发作。

痛风的“偏爱”人群?

遗传因素

痛风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研究显示,20%-30%的痛风患者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痛风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痛风的风险会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遗传基因可能会影响嘌呤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

继发疾病

如肾脏疾病、血液病及放化疗等,导致尿酸生成增多,从而增加患痛风的几率。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阿司匹林、乙胺丁醇、乙醇等,可能会影响尿酸的排泄,诱发痛风。

饮食因素-嗜食肥甘厚味

有些人偏爱海鲜、卤煮及动物内脏等腥味较重的食物,这些食物嘌呤相对较高,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的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内脏(如肝、大肠、心等)、海鲜(如鱿鱼、带鱼、蛤蜊等)、肉汤等。此外,过量饮酒,尤其是啤酒,同样会诱发痛风发作。酒精的代谢会影响嘌呤的释放并促使尿酸生成增加,酒精还导致血清乳酸升高,从而减少尿酸排泄。

体质因素-肥胖人群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肥胖与痛风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关系。肥胖程度越高,患病率越高。对于患有痛风和肥胖症的男性来说,减轻体重是控制痛风的关键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同时,肥胖还常常伴随着胰岛素抵抗,这会进一步加重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

痛风的临床表现及分期

急性关节炎期

这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往往也是因为关节急性炎症就诊确诊为痛风。通常起病急骤,常于夜间发作,关节疼痛剧烈,如刀割、撕裂、咬噬般,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肿痛明显会伴有功能障碍,首次发作常以单关节受累为主,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即大脚趾根部),其次是踝关节、膝关节等。疼痛一般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持续数天至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但会反复发作。部分严重的患者发作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心悸等。发作前多有诱发因素,如饮酒、高嘌呤饮食、受冷和剧烈运动等。

发作间歇期

两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之间的阶段。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无定论,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1-2年内复发,随着病情进展,发作频率逐渐增加,发作持续时间延长,无症状间隙期缩短,甚至部分患者发作后症状不能完全缓解,关节肿痛持续存在。

痛风石形成

随着病情的进展,如果血尿酸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尿酸盐结晶会在关节、软骨、滑膜等部位沉积,形成痛风石。皮下痛风石常见的发生部位为耳廓、反复发作关节的周围及鹰嘴、跟腱、髌骨滑囊等处。痛风石不仅会影响关节的美观和功能,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活动受限。此外,痛风石还可能破溃,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不易愈合,增加感染的风险。

痛风的合并症和并发症

痛风患者往往伴有体内代谢异常,易并发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且长期的高尿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痛风的发病过程中,尿酸盐可沉积在泌尿系统,导致急性或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等,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会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发展为尿毒症,危及生命。

防治痛风,刻不容缓

饮食调整

痛风是代谢性疾病,与饮食及健康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合理膳食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的关键。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多吃低嘌呤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同时,要控制饮食总量,保持理想的体重,保证每天食用食物品种每天应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此外,还要多喝水,每天至少饮用2000升以上的白开水,保证尿量以促进尿酸的排泄。

适量运动

规律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有助于尿酸的排泄。在保证安全的原则下,可选择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从低强度开始,逐步过渡至中等强度,避免过量运动。有氧运动以每周4~5次、每次30~60分钟为宜,可选择对关节冲击力小或无的慢跑、走路、骑自行车、太极拳、八段锦、游泳等运动项目,并适量进行力量和柔韧性练习。运动期间或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痛风急性性关节炎期应减少或避免运动。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

药物治疗

当痛风发作时,需要及时使用药物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在缓解期,患者还需要使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以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发作。

定期复查

痛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血尿酸水平、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痛风虽然是一种令人痛苦的疾病,不仅需要医生正确的指导,同时也需要加强自我管理,控制饮食、合理运动、规律作息等,医患携手可有效减少发作,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远离痛风的困扰。

作者:白雯 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科 副主任医师

审核:赵小鹏 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科 主任医师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