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铁器时代的曙光——玉柄铁剑
来源:河南博物院上传时间:2025-06-18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玉柄铁剑, 1990年出土于三门峡虢国墓地,主人是西周时期虢国国君虢季。它身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由铁质剑身、铜质剑芯和玉质剑柄三部分组成,属于短剑。玉质剑柄有和田青玉制成,温润光洁,巧雕成破土而生的竹节。剑身为铁质,已锈蚀残断为两段,外面包裹有丝织品,被盛放在精心制作的皮质剑鞘内。剑柄和剑身之间,以带状铜芯相连接。剑鞘被铁锈渗透,与剑身粘合为一体,无法剥离。

经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鉴定,玉柄铁剑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以往认为,中国的人工冶铁技术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而玉柄铁剑被证实为公元前9至8世纪的人工冶铁制品,它的发现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历史提前了近200年,具有极重要的历史与科学价值,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虢国是西周初年周文王弟弟的封国,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留下了“唇亡齿寒,假虞灭国”的遗恨。上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考古人员先后两次在三门峡上村岭发掘了虢国墓地,尤其是90年代发掘的虢季、虢仲两座国君大墓,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对研究虢国乃至西周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制度以及冶金、交通、纺织、古代战争等方面,都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因此,虢国墓地在1990年、1991年连续两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锈迹斑驳的玉柄铁剑貌不惊人,但它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闪耀着铁器时代即将来临的曙光,更见证着两千多年前先民推进生产力进步的勇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