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二回莲座蕨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上传时间:2025-06-16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言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提出的初衷是针对每一阶段提出的“急需抢救性保护物种名录”实施拯救保护,指导性、实用性和保护实践是其核心;对所提出物种名录进行及时更新对于维持保护成效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将不再需要抢救性保护或者不适合进行保护的物种移出,将更需要抢救性保护的物种加入名录,才能实现名录的指导作用,调节社会资源的投入方向。为了深入推进“十四五”期间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作,2020年12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院士和孙卫邦研究员提出了“关于调整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 指导我省‘十四五’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并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批复,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未来5~10年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作。

2021年2月,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牵头,启动了《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下称:《名录(2021版)》)编制,拟定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提名指导原则,并向55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方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征集候选物种。2021年3月16日,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邀请了10个单位的13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征集到候选物种和《规划纲要和紧急行动计划》中62个目标物种深入研讨,形成了《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征求意见稿)》,并于2021年4月13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2021年5月27日,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邀请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及相关专家,针对征集到的意见进行充分讨论、论证,形成了《名录(2021版)》终稿。

《名录(2021版)》共计收录野生植物101种,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种和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7种(共49种);保留了201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的《规划纲要和紧急行动计划》中22种,未保留的种类包括已通过实施综合保护措施实现了抢救性保护的物种、分类地位存疑的种类以及经过调查评估野外现存数量较多物种等。

**二回莲座蕨(二回原始观音座莲)**Angiopteris bipinnata 合囊蕨科 / Marattiaceae

受威胁等级

濒危【EN B2ab(iii, v)】/ 极危【CR】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复叶50-80 cm长,腹面有深沟,下部略有暗棕色披针形长尖头的鳞片,基部约20-35 cm处有膨大的节。叶草质,除叶轴、中肋下面及叶柄膨大处有棕色小鳞片外,全为光滑。叶片三角状长圆形,长40-50cm,中部宽约22cm,基部为二回羽状,10-12对羽片,长16-19cm,宽6-7cm,有2.5-3 cm长的羽柄,羽裂为2-7对长2-3cm的侧生小羽片 。孢子囊羣线形,由20-40个孢子囊组成,下面有分枝的夹丝,生于下部小羽片上的囊羣较短,由10-12个孢子囊组成,从中肋出发几达边缘。孢子暗色,透明,圆形,有稜角,表面有粗疣状突起。孢子成熟期未知。

分布现状:云南东南部(麻栗坡、马关)。受威胁因素: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草果,经常被作为杂草处理,导致生境被破坏,数量减少。

保护建议:保护好现存的居群及其生境,停止种植草果;将被破坏的植株和具有高死亡风险的植株进行近地或者迁移植;非破坏性采集繁殖材料(芽、孢子等),尽快开展人工扩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