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吃剩的生蚝壳,还能用来做什么?(不是煮蚝油)丨环境小喇叭
来源:果壳自然上传时间:2025-05-05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大家好,这里是环境小喇叭栏目的第33期。这一期,我们为大家搜罗了以下值得一看的环境研究和新闻:

1)回收餐馆里的贝壳来修复牡蛎栖息地

2)迪士尼的《白雪公主》和《小美人鱼》拍摄碳排放量超过8280吨

3)气候变化让大米中的砷含量上升

4)微塑料坏消息:首次在女性卵泡液中发现微塑料;植物可以吸收空气里的微塑料

回收旧贝壳,修复牡蛎栖息地

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支小团队正在做一件特别的事情:他们从餐厅的垃圾桶里回收贝壳,让这些“垃圾”重回海洋,帮助恢复牡蛎栖息地。

图片

回收的牡蛎壳山|Jillian Freyer

在当地盛夏时节,牡蛎、蛤蜊、龙虾等海鲜是餐桌上的常见食材;吃剩下的牡蛎壳,则成了厨余垃圾被扔进垃圾桶。然而,牡蛎壳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牡蛎幼体需要依附在硬质表面——比如旧牡蛎壳,才能成长为新的牡蛎,逐渐形成牡蛎礁。这些礁石不仅能改善水质,还能防止海岸侵蚀,并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另一方面,目前美国沿海地区的牡蛎数量大幅下降,专家认为,这种趋势主要是由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以及疾病传播所导致。为了帮助恢复牡蛎栖息地,两个美国人创立了“牡蛎集体回收与修复”(Collective Oyster Recycling & Restoration)组织。

图片

贝壳在露天环境中晾晒。这些贝壳堆会定期用装载机翻动,每次使用后收集贝壳的桶也会进行清洗|Jillian Freyer

他们从大约十年前就开始自发零散地回收牡蛎壳,直到2023年拿到政府拨款和项目支持后,才把其扩展成了一个覆盖全州的正式回收计划

他们与50多家餐厅和一家海鲜供应商合作:餐厅用大桶收集贝壳,回收团队则每周开车取回贝壳,送往一个废弃采石场储存。这些贝壳要在露天环境中干燥至少六个月,以自然晾晒的方式杀死可能携带的病原体。等到天气回暖,贝壳就被运回长岛海湾附近的指定海域,其中大部分被投放在一个禁止采捕的牡蛎床上

图片

新的牡蛎孩子可能会长在它们家长的身体上|Jillian Freyer

尽管人手有限,他们在2024年已经回收了约170吨的贝壳,预计今年将突破180吨。这项工作不仅是出于环保考虑,还关系到当地水产养殖业的未来。虽然第一批大规模贝壳下水的时间还不长,但不少人都对此抱有期待。

电影拍摄产生巨额碳排放

自2019年起,英国要求所有在当地拍摄的大型制片公司申报制作期间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根据申报的文件,主要在英国拍摄的迪士尼电影《白雪公主》和《小美人鱼》,碳排放量总共超过了8280吨二氧化碳当量。

图片

《白雪公主》和《小美人鱼》是自 2019 年以来在英国制作的污染最严重的迪士尼电影| Disney/AP

在电影制作的碳排放统计中,排放量通常分为三个范围

1)拍摄过程中直接燃烧燃料(例如便携式发电机)所产生的排放;

2)使用电力时,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排放;

3)涵盖了供应链带来的间接排放,例如道具制作、交通运输和餐饮供应等。

通常,范围一和范围二较容易控制,而范围三涉及外部合作方,波动较大。

单看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排放量,《白雪公主》达到了3153吨,而《小美人鱼》则达到了5127吨。这远远超过了英国东米德兰机场在2023~2024年的3351吨排放。换句话说,拍一部电影甚至比有些机场一年的碳排放量还高。

业内人士表示,一般制作大型影片的排放量在2600吨左右,而《小美人鱼》的排放量约为常规标准的两倍,《白雪公主》则高出62%。

气候变化让大米中的砷含量上升

最近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星球健康》(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期刊上的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碳排放上升和气温升高,大米中的无机砷含量可能也在上升。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中美机构联合完成。

图片

大米中通常都含有砷|Pixabay

砷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对人体有害的元素,被列为Ⅰ类致癌物质,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健康问题。大米中普遍含有砷,我国将大米无机砷限量标准定为每千克0.2毫克,这也是国际标准。如果是符合安全标准的大米,不用太担心砷的危害。

为了验证气候变化对大米砷含量的影响,研究者在中国的四个地点种植了28种不同类型的稻米,进行了长达10年的实验。他们发现,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气温升高,大米中的无机砷含量也随之增加,超过半数样本的无机砷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达到每千克0.231毫克。进一步的流行病学建模显示,砷含量的上升可能导致中国额外的约1930万例癌症病例。

图片

田间的水稻|图虫创意

大米中的砷是怎么变多的?大约全球75%的大米种植在灌溉水田中。水田环境缺乏氧气,促使土壤中的厌氧细菌使用砷作为呼吸过程中的电子受体,这使得土壤中的砷元素更容易被水稻吸收。随着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这些厌氧细菌活动更加活跃,从而加剧了这一过程。

电子受体指的是化学反应中接受电子的物质,特别是在微生物呼吸过程中,细菌需要通过转移电子来获取能量。在有氧环境中,氧气是最常见的电子受体。在缺氧环境(比如水田的淤泥里),没有氧气可用,细菌就会寻找其他可以接受电子的物质,比如

为了减少摄入砷,科学家推荐了一种麻烦的烹饪方式:用沸水预煮大米五分钟再换水继续煮,这样可以去除大部分无机砷,但也会造成部分营养物质的流失。此外,研究者也在探索通过改变灌溉管理(如间歇性灌溉)、添加特定肥料培育低砷吸收稻种来减少大米中砷的含量。

图片

让原本就麻烦的做饭雪上加霜|图虫创意

又是微塑料

微塑料的坏消息层出不穷。继在人体血液、胎盘、精液和尿液中被发现后,研究者首次在女性的卵泡液中检测到了微塑料。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期刊上。

卵泡液为卵子的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生化信号。在意大利萨莱诺一家生殖治疗中心,研究团队采集了18名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女性的卵泡液样本,并在其中14个样本里检测到了微塑料。微塑料可能干扰卵子发育过程,进而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激素平衡和整体生殖健康。

植物也有关于微塑料的坏消息。过去,人们认为植物主要通过土壤和水吸收微塑料,最近,一项由南开大学主导、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显示,空气也是微塑料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图片

微塑料进入叶片|Nature

研究人员发现,微塑料可以通过植物的气孔和表皮蜡质层进入叶片内部。进入叶片后,微塑料可以在细胞间隙移动,还能够进入植物的水分和养分运输系统,并扩散到其它组织。

在天津进行的试验中,暴露在室外环境下的莴苣叶片中,聚苯乙烯纳米塑料的浓度达到了每克干重7~10纳克。研究指出,在空气微塑料污染严重的地区,植物体内微塑料水平相比无污染地区的高出约十倍。

参考文献

[1] https://www.nytimes.com/2025/04/21/climate/shell-recycling-connecticut-oysters.html

[2]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25/apr/06/disneys-snow-white-had-higher-carbon-emissions-than-the-latest-fast-furious-film

[3] Wang, D., Kim, B. F., Nachman, K. E., Chiger, A. A., Herbstman, J., Loladze, I., ... & Ziska, L. H. (2025).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arsenic concentrations in paddy rice and the associated dietary health risks in Asia: an experimental and modelling study.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4]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50417-how-climate-change-could-affect-arsenic-in-rice

[5] 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25/apr/19/microplastics-human-ovary-follicular-fluid

[6]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microplastics-make-it-into-your-food-through-plant-leaves/

[7]https://phys.org/news/2025-04-world-biggest-companies-trillion-climate.html

作者:黄线狭鳕

编辑:麦麦

题图来源:Jillian Freyer

本文来自果壳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