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南江雪 校对:高 瑞 审核:杨鹏斌
第三届宁夏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永宁县永宁中学-张文卓-辅导老师:布若男.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是张娜特有的教学习惯,无论是在单词后再用粉笔画一条线,还是给刚刚进入普通高中的孩子讲一节课能写满四大块黑板的英语培优内容。我清晰地感觉到周围同学齐刷刷低下头,记下这又一个自觉属于认知范围外的单词。我感觉这个词很眼熟,但也握紧笔开始记下它。“其实这个词你们很熟悉。人工智能。”是了,我在暑假搜寻图片网站时见过它。通过已有的素材,AI就能结合出新画面,新奇的感觉吸引着未知的我。可我也想起乱玩一通后,AI给予我毫无章法与美感的图片,画面上的文字与语言扭曲难看。远看如景,近看是科技工业不成熟的怪异,给我留下了不小的阴影。“孩子们,其实老师是最难被AI替代的职业,有没有想当老师的同学?”我举起右手,张娜的目光和我对齐,她的微笑告诉我她很欣慰。我坚定地说:“我想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一时的课堂发言却被后来的我视作一个“拯救语”。它无数次拯救深陷高中学业繁重的自己,拯救少年岌岌可危的理想。
“阿林你可想好了?真去给孩子们教语文去呀?”共事了十几年的导师李雯带着几丝惊诧望向我,但依然气定神闲,从容大方。2055年,国家西北考古研究中心的一间办公室内,我听见她的关切。也许是托张娜老师严格教学的福,在我意外超常发挥,进入国家一流大学考古系后,国家对于中华的历史文化愈来愈重视,我幸运地成为考古工作者。更多的青年人也意识到了文化领域的重要性,但科学技术的爆炸发展使诸如AI的教学方式渗透进了学生们的课堂,文化的传承与教育仍十分有挑战性。正因如此,从事了半辈子考古学工作的我到了一把年纪,还是宿命般地收到了母校的返聘书,心底的星星之火燃起,青春对我的拯救语响起。即使考古学家现在在作业时也经常使用人工智能产品以分析遗迹的方位和出土文物的检测,它的敏锐和智能确实让很多业内专家折服。几个月前,李雯和我去看本市的博物馆文物。“人工智能那东西是好,终究没灵性。看见这上面的文字了吗?它会,可是它不懂,没那腔子感情。真不知道孩子们怎么听着机器人念古诗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知道这是李雯送我的拯救语。
曾经的高中还在那里,承载着城市的古老回忆,也融合了新的科学技术。此时就算是满怀准备的我也正努力适应如何和AI同时进行教学。它的理解与表达力比起二十一世纪初多太多,也能对于古诗提出非常新颖的见解。可那种传道授业的职业信念,它貌似并未拥有。孩子们看起来很感兴趣,因为他们所面对的终于不再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数据,不再是精益求精的算法,不再是他们早已习惯的那样。真像二十多年前的这里,简单的电脑操作也会让那个时候的我们两眼发光,赞叹科技的进步。这一天,我们学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犹记得少年时期学这首诗的意气风发,明白刘禹锡是如何被白居易之语所激励,如何被自然规律唤出正能量。”我向孩子们介绍着,身侧的AI机器人也开始工作,开始详细地解说刘禹锡和白居易的身世背景,它太聪明了,声声入耳,又毫无情感。考点倒是都能覆盖,讲解起来也颇有文采,可刘禹锡的心情,它真的懂吗?我讲完古诗的创作背景故事,准备开始过渡到每一句诗来细讲。AI机器人突然激动地告诉学生们:“病树前头万木春,所以一定要努力学习,别放弃!
“我们真的想放弃了,老师……”
“机器人讲的,我们不是听不懂,可是林老师来了以后我才知道语文这么有意思!”
“AI没有生活的经验,怎么有对生活的见解呢?我们都知道,那就是人类喂给AI的信息碎片……”
我才反应过来,AI教学使用的也是模板,但不如人类会变通,经常讲得千篇一律,有时奇怪得出人意料,与只看资料无异。被困技术支队的孩子向我求救,我意识到,拯救语该被我说出口了。
“那咱们下节课就不用AI,跟我们沟通,怎么样?”孩子们咯咯咯地笑,在期待中与我达成了一致。令我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因走出既定的框架不太适应。我深觉今时不同往日,AI横行的时代,课堂必须有它的一席之地。AI让学生感到厌倦的原因是它的机制僵硬,不如人脑变通快;无AI授课又会让新时代学生觉得太过时,难消化。
也许本该如此,AI应与人类结合进行改革教育。曾有人如此尝试,但其并未意识到AI教学制度的弊端并改良它,而是直接放弃教学,只让人类教师管理孩子。我很久没有这么激动过了,千百年来的中华文化不应被如此传授。我连夜写出改革人与AI的语文课堂教学建议书,请我曾经的英语老师,现任校长李娜过目。
她很快回复,一如我与她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对视:“不谋而合,拯救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是当务之急。明日启程,我们去首都参加国际AI教学管理研讨会时,说出你的想法。”此时的我,何尝不是暂凭杯酒长精神的刘禹锡?
拯救语又出现了,我知道还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