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面瘫,别让它悄悄“变脸”!
来源: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号上传时间:2025-03-27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朋友,他们突然之间嘴角歪斜,连最基本的笑容都变得困难,这就是面瘫的症状。面瘫,医学上称为面神经麻痹,虽然听起来有些吓人,但其实通过及时的治疗,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面瘫是怎么一回事。面神经是我们面部肌肉运动的主要神经,它控制着我们的面部表情,比如笑、皱眉、闭眼等。当面神经受到损伤或炎症影响时,就会导致面部肌肉失去控制,出现面瘫的症状。面瘫的症状主要包括:一侧面部肌肉僵硬,无法做出正常的表情;嘴角歪斜,喝水时容易漏水;眼睛闭合不全,甚至可能出现流泪、干涩的情况;有时还可能伴有味觉减退、听觉过敏等其他症状。

面瘫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针灸、按摩、药物治疗等,有条件的话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尝试偏方或停药。在治疗期间,患者应该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保持眼部清洁,防止感染;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均衡,增强身体免疫力。

那么,当我们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这些症状时,又没有条件及时就医,应该怎么办呢?今天就来教大家一些居家缓解的好方法。

中医认为,按摩是重要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反射,从而缓解面瘫症状。面瘫的穴位主要可以分为面部局部穴位、肢体远端穴位以及辨证取穴三大类。

一、面部局部穴位

阳白穴:位于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的凹陷处。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下关穴: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颧髎穴:位于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迎香穴:位于面部,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承浆穴:位于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这些穴位均位于面部,与面部表情肌紧密相关,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刺激面部表情肌,促进其功能恢复。

二、肢体远端穴位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是常用的远端取穴之一,对于面瘫的辅助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根据辨证取穴的原则,如果患者存在肝阳上亢等症状,可以加灸太冲穴。

三、辨证取穴

脾俞穴、肾俞穴、太溪穴:如果患者脾肾亏虚,可以针灸这些穴位进行调治。

风池穴:如果是风寒导致的面瘫,可以加灸风池穴以祛风散寒。

颊车穴、外关穴、劳宫穴:如果是风热导致的面瘫,可以针灸这些穴位以清热解毒。

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不宜过度用力,以免造成损伤。另外按摩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面瘫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感染、外伤、肿瘤等。因此,预防面瘫的发生也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病毒感染;同时,还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引发面瘫的疾病。

总之,面瘫虽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及时治疗它、注意预防它,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本文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审稿:郭盛楠/郝洋

排版:李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