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斜视只是“对对眼”?医生提醒,还有这些要注意
来源:华西医生上传时间:2025-02-22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医生,我家幺儿黑眼珠位置没对,咋个就是斜视了嘛?”

“她只有一只眼睛有时候有点‘飘’,但过会儿就好了!可能不是斜视哦!”

很多家长觉得只有“对对眼”才是斜视,其他的“状态”多半都不是。

但实际上“对对眼”只是斜视江湖的冰山一角!娃儿的眼睛“扯拐”,可能上演多种“迷惑行为”👇

● 内斜视(对对眼):一只或者两只眼珠子往鼻梁方向“靠拢”,偏斜角度通常较大最容易被家长发现没对。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 外斜视(眉来眼去):就像眼睛“开小差”,看东西时一只眼悄悄往外飘。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 上、下斜视(翻白眼):眼珠子往上或往下“飘”,有些娃儿还会不自觉地歪脑壳。你以为是给你闹情绪,其实是眼睛在求救。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片

有些家长听到斜视,觉得娃儿只要外观上看不出来,问题就不大,但实际这种想法等于让娃儿眼睛开启了“困难模式”:

立体视觉丧失

由于缺乏立体视,孩子的视觉会变“2D画质”,双眼配合失灵,看东西没立体感

日常生活中,孩子没办法准确判断物体的距离,可能时常会出现下楼梯摔跤,运动时绊倒受伤等情况。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出现复视、混淆视

复视就是看同一个东西重影混淆视就是把看见的不同的两个物体叠加在一起了,看到的东西都奇形怪状,像个“小怪兽”。

这种看起来就很难受,娃娃会不自觉地用一只眼睛看东西,也容易产生视疲劳,如果放任不管,时间久了,就会让小朋友的视功能逐渐下降,直至丧失

视疲劳症

长时间看书、屏幕,眼睛就像要起火,头痛、眼睛酸痛,谁也受不了。

自信心下降

同学笑他是“歪眼睛”,娃儿可能因为外貌而感到自卑,社交恐惧症分分钟上线。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那长大了是不是斜视自己就好了?不好意思,真相要让你扎心了:

👉 12岁后治疗眼睛外观或许能“救”回来,但正常的视觉功能基本凉凉

👉 3岁前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发现斜视,一定要应尽快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

如果斜视没及时得到治疗,娃儿未来的职业选择,也很现实地会面临“缩水”

飞行员、外科医生、电竞选手?对不起,斜视患者真的连报名资格都可能莫得!

图片

特别提醒👶:0-3岁是视觉发育黄金期,小心这些情况👇

✅ 经常歪头看东西

✅ 玩具抓不准,眼神飘忽

✅ 阳光下总喜欢一只眼闭着

✅ 阅读时容易走神或眼睛显得特别疲倦

✅ 判断不准位置,经常摔倒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一定要快!速!就!医!

图片

关键是——抓住黄金期

眼睛的这个“超能力”,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越容易恢复正常

早期筛查是关键!

0-3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段,定期带娃儿去医院检查,便于尽早发现眼睛到底是哪“扯拐”了。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何治疗?

发现了问题也不要慌!

如果娃儿确实有斜视治疗方法其实有很多,针对不同的情况,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出适合的治疗方案。

● 矫正屈光不正

如果是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眼镜是最基础的“神器”。它能帮助矫正视力,让双眼得到更好的协调。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 视力训练

有些斜视需要通过视力训练来帮助娃儿重建良好的视功能,比如定期做眼球运动、交替遮眼训练等

● 手术治疗

有些小朋友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来调整眼部肌肉的位置,重新让两只眼睛回到正常位置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多时候以上几种治疗方案需要同时“发功”

另外,许多娃儿斜视的同时可能还伴随着弱视,所以需要同时治疗~

关注孩子的用眼习惯

当然,除了专业指导,家长的观察和干预同样重要

家长足够重视,注意观察娃儿日常表现并监督娃儿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

发现娃儿眼睛“扯拐”,莫拖时间,赶紧切正规医院挂号就诊。

声明:本文系医学相关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体治疗方法或医疗行为,不得替代医院就诊行为。

本文合作专家

图片

内容制作

编辑:杨亚立

制图: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