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上午,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政和八闽鸟”化石重大发现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中国发现最早的鸟类之一
“政和八闽鸟”
改写鸟类演化历史!
北京时间2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完成的福建省政和动物群发现侏罗纪鸟类化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发表,研究揭示了全球最古老的鸟类之一、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将其命名为“政和八闽鸟”。
同期《自然》杂志发表了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古生物学家Stephen L.Brusatte对“政和八闽鸟”研究的评论,称“‘政和八闽鸟’是划时代的发现,是自从1861年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最重要的鸟类化石。”
《自然》杂志发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古生物学家Stephen L.Brusatte对“政和八闽鸟”研究的评论
“政和八闽鸟”于2023年11月在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大溪盆地政和动物群发现。经过长达一年的室内修复和研究分析,研究团队确定了该化石属于鸟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鱼类与爬行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论文通讯作者、第一作者王敏表示,发现这块化石时,它只暴露了一部分的骨骼,是鸟类肩带的两块骨骼,分别称为肩胛骨和乌喙骨。因此当时我们就觉得,这可能是一件鸟类化石。

标本的肩带和腰带和一些白垩纪的比较进步的鸟类更有可对比性,而它的手部骨骼和一些常见的恐龙更为相似。在一个个体当中,身体的不同部位显现出不同演化阶段的现象,称之为镶嵌演化。

尾骨缩短是恐龙——鸟类演化中最彻底的形态变化之一。“政和八闽鸟”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具有愈合的尾综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表示,始祖鸟、近鸟龙类等“潜在的侏罗纪鸟类”,他们仍然具有和恐龙一样的长尾骨,“政和八闽鸟”的发现首次揭示了现代鸟类的体型在侏罗纪就已经出现,并将这一特征出现的时间提早了两千万年。


2023年9月,该联合团队在《Nature》报道了福建首次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奇异福建龙,并命名了 “政和动物群”。截止2024年底,政和县大溪盆地该化石点共发掘出了252件龟鳖类、72件离龙类等重点保护脊椎动物化石和142件其他动植物化石。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表示,“政和八闽鸟”的发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和动物群具有独特的生物构成和地质背景,为研究侏罗纪晚期的生态系统演化和动物起源提供了宝贵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