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洛杉矶野火的成因及科学防范
来源:科普文迅上传时间:2025-01-11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作者段跃初

2025 年 1 月 7 日,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洛杉矶县,本是阳光明媚的地方,却被一场噩梦般的野火瞬间拖入了深渊。那熊熊烈火,仿佛是从地狱挣脱而出的恶魔,无情地吞噬着一切生命与希望,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回忆,在大火中化为灰烬,而全世界也为之揪心。

火势的凶猛程度,实在是让人胆战心惊。狂风像是被邪恶力量驱使,裹挟着火焰四处乱窜,县里那五场大火就像五条暴怒的巨龙,肆无忌惮地喷吐着烈焰。仅仅几天时间,就有至少 10 个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这场大火残忍地夺走了生命。18 万居民,匆忙间只能带着简单的行囊,被迫逃离他们熟悉的家园,还有 20 万人,时刻处于惊恐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必须要离开。那超过 1 万栋的建筑物,曾经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温暖与梦想,如今却在大火中轰然倒塌,变成一堆堆焦黑的废墟。帕西菲克帕利塞兹,那个星光熠熠的富裕社区,曾经是好莱坞名流们享受宁静与奢华的地方,如今却被山火摧残得面目全非。80 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烧得黑漆漆的,5300 栋房屋在大火中摇摇欲坠、受损严重;阿尔塔迪纳地区也好不到哪里去,55 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无情地烧焦,5000 栋建筑被大火肆意蹂躏,满眼都是令人心碎的景象。浓烟滚滚,粉尘弥漫,洛杉矶的天空被染成了昏黄的颜色,刺鼻的烟味让每一次呼吸都变得艰难,人们只能戴着口罩,在这充满绝望的空气中挣扎。学校停课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被恐惧取代;高校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学术的殿堂陷入了混乱;好莱坞环球影城也被迫关闭,那些原本闪耀着光芒的娱乐活动,此刻都被无限期搁置;奥斯卡奖提名的宣布也不得不推迟,体育赛事更是全部取消,整个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只有大火在疯狂地舞动。

然而,这场灾难带来的伤痛,远不止是这些看得见的破坏。那些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意义的建筑,也在大火中遭受了灭顶之灾。五座教堂,曾经是人们心灵寄托的圣地;一座犹太教堂,承载着独特的宗教文化;七所学校,是孩子们汲取知识的摇篮;两座图书馆,装满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还有那些精品店、酒吧、餐馆、银行和杂货店,它们共同构成了社区的生活脉络,如今却都在大火中灰飞烟灭。威尔·罗杰斯的西部牧场别墅、托潘加牧场汽车旅馆,这些见证了岁月变迁的地标建筑,从 20 世纪 20 年代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风雨,却最终没能逃过这场浩劫,它们带着曾经的故事,在大火中消逝,只留下人们心中无尽的遗憾和回忆。

在这场与火魔的战斗中,消防员们无疑是最英勇的战士。星期四那天,他们拼尽全力,好不容易才在火场上建立起了初步的防线,可是,命运似乎还不肯放过这片苦难的土地,肯尼思大火又在圣费尔南多谷突然燃起,并迅速蔓延到了文图拉县。一时间,多地火灾同时爆发,对水的需求急剧增加,那些原本应该喷水灭火的消防栓,却因为各种原因干涸无水,帕西菲克帕利塞兹社区的供水系统更是濒临崩溃,情况万分危急。好在,联邦政府及时伸出了援手,批准了火灾管理援助拨款,用来支持州政府的灭火行动。美国联邦政府迅速行动起来,派遣了十几架飞机和直升机奔赴火场,美国森林服务局也紧急调配了几十辆消防车前往救援,加州更是集结了 1400 多名消防员,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冲向火海。俄勒冈州也展现出了邻里之间的温暖,派出了 240 名消防员和 60 辆消防车前来支援。但是,灾难就像一面镜子,在照亮人性光辉的同时,也照出了那些丑陋的角落。有 20 个人,在这个时候,竟然选择了趁火打劫,他们的行为让人不齿。圣莫妮卡市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不得不宣布宵禁,国民警卫队也在周四晚上抵达了洛杉矶,他们在火灾区附近驻扎下来,守护着那些还未被大火吞噬的财产,给惊慌失措的人们带来一丝安全感。

说起这场野火的起因,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干燥的空气和强劲的大风,就像是两把火镰,只要一点火星,就能引发一场燎原大火,而这正是这场大火迅速蔓延的直接原因。过去的两年,加州的雨水还算充沛,植被长得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可谁能想到,近几个月来,天气突然变得干旱无比,那些曾经繁茂的植被,瞬间变成了一堆堆干枯的易燃物,只等一个小小的导火索,就会被点燃。而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大背景,更是像一片乌云,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空,让极端天气变得越来越频繁。明明已经是 1 月了,加州南部却依然被干旱和高温折磨着,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洛杉矶地区发生山火的可能性,就像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急剧升高。

在这场灾难中,各方的表现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洛杉矶市长卡伦·巴斯,在山火爆发的时候,却在遥远的加纳。这让民众们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他们觉得在最需要市长的时候,她却不在身边。尽管巴斯市长解释说自己搭乘的是军用飞机,能够随时和地面保持联系,但这样的解释,在民众的愤怒和悲伤面前,显得那么无力,难以平息大家的不满情绪。加州州长加文·纽森,一边在努力应对火灾,另一边却陷入了与即将上任的特朗普的舆论漩涡中。特朗普多次公开指责纽森在遏制山火方面做得不够好,把加州缺水的问题全都归咎于州长和州政府,甚至还要求纽森辞职。纽森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立刻反击说特朗普的言论完全是无中生有,只是为了把一个严肃的自然灾害问题政治化,将原本应该专注于救灾的精力,分散到了毫无意义的政治争吵中。

其实,美国野火频繁发生,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美国西部有着广袤的森林和草原,这些地方虽然美丽,但也像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引发火灾。而且,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高温、干旱、强风等极端天气不断出现,就像是给这个火药桶不断地添加火药,让野火一旦发生,就难以控制。再加上美国部分地区的城市规划和森林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城市在扩张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与森林的安全距离,导致森林火灾很容易就波及到周边的居民区,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在野火防范方面确实面临着很多难题。美国的地理环境比较特殊,西部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而且地形复杂,有高山、峡谷、河流等各种地形,这给火灾的监测和扑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那些茂密的森林里,火灾往往在刚开始的时候很难被发现,等到火势变大,浓烟升起,被人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扑救时机,扑救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另外,美国的森林管理体制比较分散,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在森林保护和火灾防范方面的职责划分不是很清晰,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不够顺畅,有时候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火灾防范的整体效果。还有一点,就是美国部分地区的居民防火意识不强,有些人在森林附近生活,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可能会引发火灾,比如随意乱扔烟头、在禁止烧烤的区域违规烧烤等,这些不经意的行为,都有可能成为火灾的导火索,大大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面对野火这个如此严峻的挑战,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加强森林火灾的监测预警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比如卫星遥感技术,它就像一双双高悬在天空的眼睛,能够实时监测到森林里的异常情况;还有无人机巡护,它可以深入到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快速发现火灾隐患;再加上地面的监测站点,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火灾监测网络,这样就能在火灾刚刚发生的时候,甚至在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发现那些潜在的危险,为火灾的早期扑救争取宝贵的时间。同时,我们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火灾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社交媒体、广播等各种渠道,把火灾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个人,让大家都能提前做好防范准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强化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城市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森林的保护,合理划定城市和森林之间的边界,不能为了城市的扩张而盲目地砍伐森林。要加强对森林的抚育管理,定期清理那些枯枝落叶和杂草,这些东西就像是森林里的定时炸弹,一旦着火,就会迅速蔓延。还要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对于那些必须要进行的野外用火行为,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管,对于违规用火的行为,一定要严厉打击,从源头上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是我们在面对火灾时的有力保障。我们要加强消防队伍的建设,给他们配备最先进的消防设备和器材,让他们在灭火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工具。还要定期组织消防演练,让消防员们在实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要建立一个跨区域、跨部门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当火灾发生的时候,能够迅速整合各方的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救援合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另外,对于那些受灾的群众,我们也要做好救助和安置工作,让他们在遭受火灾的打击后,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最后,我想说的是,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是预防火灾的基础。我们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宣传防火知识。比如举办防火知识讲座,邀请专业的人员给大家讲解火灾的危害、预防方法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应该如何逃生自救;制作一些生动有趣的防火宣传视频,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发放防火宣传资料,让大家随时随地都能学到防火知识。学校、社区、企业等各个单位,都要积极参与到防火宣传教育中来,把防火教育纳入到日常的教育和培训内容中,培养大家良好的防火习惯,让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美国这场野火带来的伤痛,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和脆弱。我们必须要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不能再无节制地索取和破坏,而是要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用科学的方法和坚定的决心,来守护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家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后代,也能享受到这片绿水青山带来的恩赐,而不是生活在火灾的阴影之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