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血液的神秘“调度站”
你是否知道,当你在手术台上急需输血抢救,或者因疾病导致严重贫血而等待输血治疗时,有一个科室在背后默默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输血科。它就像一个神秘的“调度站”,掌控着血液的输注“大权”。
输血科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血液的安全。每一袋用于临床输注的血液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包括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等多项检测。输血科工作人员如同“血液侦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输入患者体内的血液万无一失。
血型鉴定可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除了常见的 ABO 血型系统,还有 Rh 血型系统等众多复杂的血型分类。不同血型之间的输注有着严格的规则,一旦输错,可能引发严重的溶血反应,危及生命。输血科的工作人员会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精确鉴定患者的血型,为安全输血保驾护航。
在输血前,还需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这一过程就像是为血液安排一场“相亲”,将患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以及患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分别进行混合,观察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这个过程就是交叉配血。只有交叉配血成功的血液才能被输注到患者体内。
除了常规的实验室工作,输血科还在指导临床成分血液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携带氧气,血小板可以帮助止血,血浆中含有各种凝血因子等。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输血科能够指导临床医生使用相应的血液成分,进行精准的成分输血。比如,对于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对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倾向的患者,输注血小板;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则输注血浆或冷沉淀等。这样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输血科接收从血站发出的成分血液,按照不同的储存条件,分门别类的严格按照存放标准进行存放。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给患者发出相应的成分血。但输血科绝不仅仅是个搬运工,输血科医师要与临床医生一起协商,并决定患者需不需要输血?输什么成分血?输多少?什么时候输?如何输?这是每一个输血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输血科医生的日常工作。
随着医学的发展,输血科也在不断进步,会使用很多新技术,诸如白细胞过滤技术,可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自体输血技术的应用,让患者在手术前预先储存自己的血液,在术中或术后回输,进一步降低了输血风险和对异体血液的依赖。同时,也节约了宝贵的血液资源。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科也从以前不直接面对患者进行诊疗,到如今很多输血科直接对患者开展诊疗活动,比如说“三氧血”治疗,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血液分离治疗,血液净化治疗,血浆置换治疗,等等,许多大医院的输血科都有开展。
当然,无偿献血的宣传,也输血科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也希望大家在看过这篇科普文章后,积极的捐献血液,治病救人,功德无量。
通过上述对输血科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输血科有了初步的了解,知晓输血科是医疗救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输血科用专业和严谨,守护着每一袋血液的安全,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架起一座希望的“血液桥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Z]
【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Z]
【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Z]
【4】中华输血学.[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