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小小甲沟炎
甲沟炎是一种累及甲周围皮肤皱襞的炎症反应,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化脓性、触痛性和疼痛性甲周组织肿胀,由甲皱襞脓肿引起。
常见致病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或厌氧。
好发人群:
指(趾)甲部位存在损伤者。
手足部长期接触不良刺激者,如洗碗工、渔民。
免疫力低下人群。
临床表现
急性甲沟炎:病程小于6周。常发生在受伤或轻微创伤后,特征表现为伴有疼痛的化脓性感染,急性脓肿形成(葡萄球菌)或红斑和肿胀(链球菌)。
慢性甲沟炎:病程一般超过6周。常由反复轻微创伤以及暴露在水、刺激物和过敏物质中引起皮炎,继而发生酵母菌定植,继发细菌感染。临床特征是近端甲皱襞的炎症,表现为痛性红斑、水肿,甲小皮缺失,甲床损伤导致甲板表面异常。
临床上将甲沟炎分为4期:
①Ⅰ期(红肿期):指(趾) 甲结构完整,侧甲皱襞红肿,角化增生,指(趾)甲边缘有可能埋至红肿的皱襞中、无渗液,挤压甲周可有疼痛感。
②Ⅱ期(炎症期):指(趾)有较明显的变形,疼痛持续加重,有血清样或脓性分泌物排出,有时有臭味。有少许肉芽增生,分开甲周组织可显露侧甲缘。
③Ⅲ期(肉芽形成期):指(趾)甲严重变形,甲板平面低,炎性肉芽肿形成,分开甲周组织不能显露侧甲缘,又称为嵌甲性甲沟炎。
④Ⅳ期(慢性嵌甲型甲沟炎形成期):反复多次拔甲,甲面积明显减少,两侧甲周有色素沉积,慢性嵌甲形成,或出现螯钳样趾甲。
如何判断是否甲沟炎
别小看小小甲沟炎
甲沟炎是一种累及甲周围皮肤皱襞的炎症反应,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化脓性、触痛性和疼痛性甲周组织肿胀,由甲皱襞脓肿引起。
常见致病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或厌氧。
好发人群:
指(趾)甲部位存在损伤者。
手足部长期接触不良刺激者,如洗碗工、渔民。
免疫力低下人群。
临床表现
急性甲沟炎:病程小于6周。常发生在受伤或轻微创伤后,特征表现为伴有疼痛的化脓性感染,急性脓肿形成(葡萄球菌)或红斑和肿胀(链球菌)。
慢性甲沟炎:病程一般超过6周。常由反复轻微创伤以及暴露在水、刺激物和过敏物质中引起皮炎,继而发生酵母菌定植,继发细菌感染。临床特征是近端甲皱襞的炎症,表现为痛性红斑、水肿,甲小皮缺失,甲床损伤导致甲板表面异常。
临床上将甲沟炎分为4期:
①Ⅰ期(红肿期):指(趾) 甲结构完整,侧甲皱襞红肿,角化增生,指(趾)甲边缘有可能埋至红肿的皱襞中、无渗液,挤压甲周可有疼痛感。
②Ⅱ期(炎症期):指(趾)有较明显的变形,疼痛持续加重,有血清样或脓性分泌物排出,有时有臭味。有少许肉芽增生,分开甲周组织可显露侧甲缘。
③Ⅲ期(肉芽形成期):指(趾)甲严重变形,甲板平面低,炎性肉芽肿形成,分开甲周组织不能显露侧甲缘,又称为嵌甲性甲沟炎。
④Ⅳ期(慢性嵌甲型甲沟炎形成期):反复多次拔甲,甲面积明显减少,两侧甲周有色素沉积,慢性嵌甲形成,或出现螯钳样趾甲。
如何判断是否甲沟炎
如何判断是否甲沟炎
指(趾)甲沟近段出现皮肤红肿、疼痛、张力高,可有脓液形成,应高度怀疑患有甲沟炎。
重在预防
平时注意手指的养护,爱护指甲周围的皮肤,睡觉前涂抹凡士林或护肤霜。
指甲不宜剪得过短,切忌剪成圆弧形,不要随意用手拔“倒刺”,不要咬指甲。
穿鞋大小要合适,少穿尖头高跟鞋。
手指有微小损伤时,可涂擦2%碘酒后,用创可贴包扎,以防止发生感染。
甲沟炎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去除原因,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局部外用抗菌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炎症较明显可联合口服抗生素治疗。同时配合理疗、热敷,可以减轻症状。
手术治疗:如果局部出现疼痛肿胀、脓肿,可手术切开引流。当形成慢性甲沟炎时,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临床会根据患者趾甲情况选择全甲拔甲术、部分拔甲术、甲母质甲床部分切除联合甲沟重建术,以最大限度降低复发率。
甲沟炎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等的特点,急性甲沟炎若不能及时处理,可发展成脓性指头炎,甚至引起指(趾)骨骨髓炎。
以上图片部分来源于网路,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将及时删除。
作者简介:叶艳菲,主管护师,本科学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年。对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皮肤病的临床护理有丰富经验,掌握多项医疗美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