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尴尬!偶遇熟人却想不起人家叫什么!
来源:科普广州上传时间:2024-05-08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走在路上偶遇熟人,
却一时想不起对方叫什么”
顿感无措
其实这种现象叫做
“舌尖现象”

什么是“舌尖现象”?
“舌尖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该如何克服“舌尖现象”?
科博士这就为你解惑!


这种“遇到熟人却叫不出名字”“话一到嘴边就忘”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暂时性失忆”,也称为“舌尖现象”(tip-of-the-tongue phenomenon),简称TOT。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威廉•詹姆斯提出,是一种提取记忆失败的现象。


在心理学上,“舌尖现象”指的是找到某物的记忆路径(或线索)突然中断,以至于你知道它存在,但不知道这种东西在哪里。


(1)
睡眠不足
2015年美国的《睡眠杂志》曾做过一项小规模研究,结果显示,与睡眠时间充足的男性相比,睡眠时间不足的男性在压力情况下出现记忆受损的可能性更大。
失眠容易引起健忘,让人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专家提出,10分钟的小睡能有效恢复认知功能,提高思索能力并巩固记忆。
(2)
慢性焦虑
激动或负面情绪会增加舌尖现象的次数并延长舌尖现象的时间。情绪化的现象会增加后续出现舌尖现象的可能性。
忧虑的情绪会使人的思绪处于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对人的注意力产生干扰,妨碍记忆力。


(3)
信息过载
我们的大脑同时处理多条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处理一定数量的信息,过多的刺激会降低它的处理速度。
现在社交媒体发展迅速,人的大脑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远超过它能处理的范围,这就容易导致分心、注意力涣散等现象。


(4)
年龄因素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舌尖现象出现的次数呈显著的上升趋势。
由于老年人的抑制功能随着年龄衰退,相比年轻人来说会激活更多的无关信息,且难以抑制无关信息对当前任务的影响。


(1)
调节情绪
平静与放松的情绪有利于记忆的提取;与之相反,紧张焦躁的环境则更易出现“舌尖现象”。
(2)
构建知识网络
相关的、具有联系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提取相应信息。有效的知识网络构建能够为我们相关信息的检索提供线索,这些线索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检索体系,进而促进及时、有效地提取知识。
(3)
调动大脑积极性
让大脑减轻负担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不要强迫大脑同时处理3件以上的事情,也不要期望自己能记住所有细节。
生活中,年轻人可以尝试做一些脑部智力锻炼,调动大脑的活跃性。


(4)
分散注意力
当我们面对突然的信息提取失败时,也可以不必急于一时,可以选择先去做别的事、说别的话、写别的题,在做其他的过程中也可能会获得相关线索,而“茅塞顿开”。
下次再出现“舌尖现象”时
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实用的内容
赶紧关注我吧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源版权图库创客贴,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