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暑期“三下乡”|中小学技术与工程教育公益行之“非遗创客”研学活动圆满结束
来源:综合频道上传时间:2023-08-11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小学技术与工程教育关涉科技、紧联人才、关乎教育。毫无疑问,加强中小学技术与工程教育,是强化教育的现代性、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开展中小学技术与工程教育,对激发学生工程科技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公民技术与工程素养和个人的创新能力,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工程师、工程科技专家和工程引领人才,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小学技术与工程教育与红色党史教育,2023年7月25日-2023年7月31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奇探之旅”志愿服务队开展了“非遗创客”公益研学活动。

7月25日-7月26日,团队前往了广西柳州市三江县侗族三江侗族自治县城阳八寨实地考察程阳风雨桥,并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杨似玉老师的引领下学习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参观了侗族木构博物馆,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了孩子们对技术与工程职业的向往感,激发了各族青少年对中华红色文化的热爱与民族团结的情感。

杨似玉大师、学员们****与“奇探之旅”志愿服务队的合照

非遗传承人杨似玉老师给****学员们讲解侗族木构建筑结构

杨似玉大师指导与点赞学员们的作品

7月27日-7月31日,志愿者们在“奇探小屋”创客空间开展5天《非遗建筑3D设计》课程的学习,孩子们在研学经验分享、建筑结构分析、工程桥梁设计、相关技术学习等方面,都表现了高度的投入和积极的参与。在3D桥梁作品设计的创作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技术师与工程师的锲而不舍、团结合作和深沉的大国情怀,也切身体会了工程设计与技术创作的不易,尽管如此,孩子们仍表示道:“今后如果还有这种活动,我还要参加!太有趣了!可以学到好多东西!”

志愿者给学员讲解程阳八寨木构建筑与红色党史的相关历程

志愿者指导学员搭建程阳风雨桥模型与木构建筑模型

据悉,研学是“奇探之旅”团队为助力中小学技术与工程教育而开展的活动形式,本次活动还并融入研学基地的红色党史元素,号召了更多志愿者投身公益服务,为中小学技术与工程教育和红色党史教育贡献青春力量。乡村支教秉初心,红色星火凝希望;助技术与工程教育,奇探之旅奋楫笃行!

文|李丽菁 廖宇豪 孙良迪 王敏 戴夏珊

图|广西师范大学“奇探之旅”志愿服务队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