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海南第一楼”的五公祠,是来海南必须参观的景点,该祠是海南地区历史最悠久、建制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为丰富的古典寺庙园林景观建筑群,同时也是海南贬谪文化的发祥地。整个园区包括五公祠、苏公祠、观稼堂、学圃堂、五公精舍、琼园、二伏波祠、龙王庙、洞酌亭、粟泉亭、莲池等古建筑群。
“五公”包括:唐代曾任兵部尚书,后被贬为崖州司户的李德裕;宋代抗金名臣,后被贬至万安(今万宁)的李纲;曾三任吏部尚书,后被贬谪琼州的南宋名臣李光;力主抗金,遭秦桧倾陷,被贬至海南的良臣赵鼎;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被贬至三亚的胡铨。这些被贬谪的廉官良臣都没有因官场失意而意气消沉,而是坦然接受,积极面对,著书立说、讲学授课、扬善惩恶、教化民众、造福琼岛,为海南的文化教育、民族团结、经济发展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海南人民敬仰。
明万历年间,海南人民为纪念卫国公李德裕、忠定公李纲、忠简公赵鼎、庄简公李光、忠简公胡铨而建“五公祠”,现存祠堂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建。祠中存有一幅清代文人所撰长联高度评价这五位名臣:“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园中还辟有专门介绍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生平及事迹的展览。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贬至海南的苏轼携子苏过,途径琼州美舍河时,曾指导当地民众挖凿洗心泉和浮粟泉两井。五公祠中的浮粟亭和洞酌亭即为感念苏轼善举而建,院区现仍存浮粟泉和洗心泉,其中浮粟泉被称为“海南第一泉”。
参观五公祠时,乌云低沉,细雨霏霏,冷风轻轻,似乎也在凭吊这些名垂千古的先贤。有感于斯,特填《一剪梅》词一首,以表情怀:“海口风光花满枝。随意采撷,谒五公祠。琼州文化第一楼,忠介疏呈,苏轼泉留。//谪贬良臣官运霉。矢志难移,精气岂萎?造福黎苗易民风,典范长存,万世殊功。”
(注:五公祠:祠中被供奉者均为贬谪至海南但最终都给琼州百姓造福的廉官良臣。忠介:海瑞的谥号。)
作者简介:
苏青,曾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部编辑,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继续教育学院暨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科技导报社副社长、副主编,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副主任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